第1025章 先遣队(六)(4 / 5)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8714 字 2022-03-18

和装弹的动作,但其射击速度已经远超现在使用定装弹的燧发枪每分钟三到四发的射速,最快只需十余秒就可以将填装在枪托内的七发子弹打完。如果使用预填装的弹管来更换子弹,持续射速甚至可以达到每分钟二十一发,称其为连珠枪也毫不为过。光这一把枪的火力输出,就相当于六七支燧发枪了,而且按照海汉兵工的内部测试,一口气发射两百发子弹也无需清理枪膛,比起发射纸质定装弹的燧发枪可要强多了。

当然了,这种“先进武器”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造价和使用成本太高。目前这种连发步枪一支的造价约莫相当于七支燧发枪,这就意味着要将其列装到一支部队,初期就得花费七倍的军费。此外因为枪身结构更为复杂,生产周期也较燧发枪长得多,想要在短期内实现成建制的列装几乎不可能,而零零散散的列装显然又难以充分发挥出新武器的威力。

另一块短板就是弹药,铜壳定装弹的生产技术对于目前的海汉兵工来说仍具有比较大的难度,几乎纯手工的制作过程导致产能十分低下,一个熟练工一天造出来的的子弹只够一支枪发射一分钟。而且以这种枪的性能,弹药的消耗之大让人无法忽视其成本与现在部队大面积列装的燧发枪所使用弹药存在的差距。

在现有的生产力之下,武器性能的提升必然意味着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的相应上升,而这种性能提升在除军方之外的人来看,应该都会认为存在着明显的过剩和浪费,因为以现有的武装水平就足以战胜海汉目前所能遇到的对手了,花费大量军费对武器进行频繁升级显然缺乏必要性。

因此虽然新武器的研发一直都在进行,但军队制式武器的更迭却相当缓慢,类似的新式步枪还有好几种也在同期研发当中,不过摩根很识货,从三亚出发之前去海汉兵工下属的武器研究中心转了一圈,便选中这把连发步枪作为台湾之行的随身武器。而海汉兵工的主管就是白克思,对此自然是大开绿灯,毕竟这苗栗项目的安全保障还得指望摩根的发挥,给他最好的装备也是海汉兵工的应尽之责。

摩根出了帐篷,见田叶友也正一脸茫然地从他所住的帐篷里走出来。昨晚田叶友到后面聊开心了,喝得就比较多,想必这个时候酒劲还没有完全消散,摩根看他站着的姿势都有点歪歪扭扭的不够平稳。

“外面什么事了”田叶友主动开口问道。

“听说是来了几个土人在外面叫阵。”摩根打趣道“我现在就去迎战他们,朋友,你要和我一同战斗吗”

“土人打上门了啊那得跟你看看去”田叶友听到整个消息似乎立刻便清醒了不少,一脸跃跃欲试的表情。很显然他并不担心找上门的土人能给己方造成什么麻烦,反倒是充满了看热闹的干劲。

摩根一想也对,田叶友在台北已经待了一年,期间也没少跟当地的土著部落打交道,自然是不会有多少紧张感可言。当下摩根便与田叶友一同来到营地大门处,见果然有几名土人在外面的一片空旷地方站着,虽然手里拿着竹矛,但看这样子倒也不像是来找麻烦的。

摩根虽然并不惧怕这些土人,但他的身份也不允许他以身涉险,当下便让营中的翻译去与这几名土人进行沟通。这懂得土语的翻译其实也同样是台湾岛上的平埔族人,不过他是来自台南高雄港附近已经投靠海汉的部落,与这里相隔好几百里,能听懂多少本地土人的话语就只能随缘了。

翻译出营与那些土人嘀嘀咕咕说了半晌,然后回来向他们转达了对方的意思。这些土人来自于南边山区的猫里社,他们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海汉人立刻离开这里,因为这处河口是猫里社的地盘,不容外人侵占。至于海汉人来此地的目的为何,土人们一点都不关心,他们甚至连谈都不想谈及这个方面。

“告诉他们,我们既然来了,就不会撤走,如果他们认为凭一句话就能让海汉低头,那真是想得太简单了。”摩根的态度十分强硬,而且隐隐也有刺激对方的意图。如果土著部落主动对海汉动手,那就给军方采取必要的军事手段了条件,摩根对此求之不得。

翻译带着摩根的答复再次出营与土人沟通,摩根看到那几名土人的情绪逐渐激动起来,其中一人举起手里的竹矛,朝着营地方向呜哩哇啦地喊了一通。没等摩根有所反应,旁边田叶友已经开口道“这家伙要翻天啊,快派人出去”

田叶友话音刚落,便看到那几名土人已经扭住翻译,将他掀翻在地。摩根一看对方说动手就动手了,当下赶紧命令部下出击,自己则是从侍卫手里拿过枪来,瞄向了营地外面的土人。

摩根距离土人所在的位置大约三十米左右,在这个距离上如果使用燧发枪,那随缘命中的几率会超过五成,不过摩根手上这把新枪在五十米内的命中率相当高,而且又经过了他自己的调校,虽然枪上只有瞄准标尺而没有瞄准镜,但对他来说这种距离只靠肉眼观瞄也已经完全足够了。

摩根见那带头的土人一脚踏在翻译胸口,举起手中竹矛作势欲刺,当即便毫不犹豫地朝他开了枪。这一枪准确命中那土人的上半身,巨大的冲击力使得他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