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籍的权力。而这对于那些家里没有人能去参加民团又急于获得归化籍的新移民来说,无疑是一条可行度非常高的捷径。有相当数量的新移民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归化籍,比竞争者们更早地享受到海汉归化民所专有的各种福利和待遇。
像于家这样的情况,一大一小没有任何拖累,两父子都是受到重用的干部,家里又没有女人,对某些人来说简直就是条件好到无可挑剔,不主动找上门才怪。而且上门提亲的可远不止给于小宝说合对象,更多的还是冲着于大山来的。原因也很简单,于大山还未满四十岁,也算是正当壮年,他一个鳏夫可以接纳的范围就比于小宝这个少年人大得多了。事实上通过各种手段和关系给于大山牵线搭桥的人,还远远超过了给于小宝说媒的人。
而于大山也正是因为遇到了这么送姻缘上门的状况,才动了要早点给于小宝定下亲事的念头。他自知与于小宝两人虽然在目前得到了海汉首长们的重用,但毕竟家里就这么两口人,混得再好也仍然是势单力薄,如果能够通过联姻这样的方式来替自家找到一个利益盟友,那才能巩固和加强现有的身份优势,日后于家开枝散叶,才会有成为大户人家的希望。
于小宝可不知道三亚那边的情况竟然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对于他来说,成家这件事情似乎还并不是眼下比较急迫,需要尽快去完成的任务,毕竟他到目前为止接触得最多的几名穿越者可都是保持着单身状态。潜移默化之下,于小宝对这事的重视程度也就远远不及他爹了。
于小宝对于这事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听了于大山的描述之后,默然半晌才试探着问道“那你拒绝了不少,应该也没剩下几家了吧”
“多着呢”于大山见儿子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反感的样子,当下情绪也放松下来,给他一一数落道“我就单说条件比较好的几家,第一个,张天贵的侄女,老张家跟我们家也算得上门当户对,不过他这个侄女是从广东刚过去不久,具体的情况我还不是太清楚,这个回头还得打听打听。第二个,胜利港百货店店长王裁缝的二女儿,比你小三岁,小姑娘我倒是见过,白白净净的挺好。第三个,海商詹贵的女儿詹哲英,他们家条件没得说,而且据说詹贵现在跟安全部有合作,也算是自己人,就是女儿岁数小了点,这才十岁,要成亲还得等上几年才行。第四个”
“等等等等老爹你先别说了”于小宝摇头带摆手道“这事我觉得不对啊怎么感觉好像在菜市上买菜一样,还带挑带选的”
“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是我们于家今后兴旺的,能不慎重吗”于大山恨铁不成钢地训斥道“这对象要是挑得好,今后也能帮着你一路升官发财,要是挑得不好,那可能就会拖了你的后腿”
“老爹,许久不见,孩儿倒是没发现你成了官迷了啊”于小宝半开玩笑地调侃道。
“胡说什么呢”于大山抬手作势,看到儿子习惯性抱头之后才悻悻放下手来“你小子现在也是有头有脸的干部了,当爹的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抬手就打,得给你留些面子才行。”
“想打就打,孩儿身体皮实,没事”于小宝笑嘻嘻地应了一句。
“说正事如今条件好的人家还有不少,我也找首长们问过意见,他们说最好还是由你本人决定,不能包包”于大山想不起那个词语,一时语塞。
“不能包办婚姻”于小宝及时提醒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于大山接着说道“首长们说今后提亲这个事还是允许进行的,但最好还是征询一下子女的意见,免得成婚之后过得不开心。我寻思着你小子跟首长们亲近,说不定这方面的想法也跟首长们一样,要是在三亚那边替你把事情定下来,估计你小子肯定会闹。所以趁着这次过来工作的机会,先问问你有什么打算。”
于小宝应道“我的打算我的打算就是没没有打算。爹啊,孩儿现在并没有考虑过成家的事情,能有什么打算”
“你喜欢哪种女孩子总是有数的吧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黑的白的,你说个大概,我也好问问人家牵线做媒的人。”于大山耐心地继续问道。
“这我”于小宝第一次遇上这样的状况,饶是他平时也算聪明伶俐,在面对自己父亲的追问时竟然也无法作答。
“你要是没意见,那回头我就帮你拿主意了”于大山端起碗,将酒一饮而尽“时候不早了,洗洗睡吧,明天天亮码头上就得出工,可没时间睡懒觉”
于小宝虽然觉得此事有些不妥,但又习惯性地不想对父亲的决定作出质疑,只好先暂时不作过多的回应。
于家父子的个人境况对于港口修建工程来说只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场外因素,天色一亮,便有民团的号兵站在哨楼上吹响了起床号,然后是各个居住片区的民政干部,开始提着铜锣敲得山响,让那些仍然没有醒来的民众赶紧起床。
醒来的民众们按照规定,首先到公用水池边迅速地完成洗漱,然后拿着自己的碗筷到食堂门口排队等候发放早饭。
在吹完起床号一炷香的时间后,由目前本地不多的几间砖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