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仍有很多人并不乐意去当地长期工作。宁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找人谈心和进行说服工作上面,但效果依然只能说不尽如人意。最后执委会不得不决定先暂时放缓岘港这边的建设速度,人力分配方面优先照顾昌化和香港岛所需。而刘山夏从岘港考察回来之后,当地的事务就暂时交给了阮经贵主持,执委会给他的命令是暂时先拖着,等翻了年再说。
1629年10月24日,大明崇祯二年九月初九,香港岛西南海岸。
尽管这天是传统的重阳节,但繁忙的港口工地上大概也不会有几个人记得这个节日了。海汉建设部指挥实施的香港岛港口建设计划已经在日前开始动工,从三亚运来的上千名施工人员几乎是昼夜不停地轮换着赶工,因为他们所得到的命令便是要在年底之前就建设完成至少两处深水码头并投入使用。
按照海汉历法,现在距离年底也仅仅就两个月的时间了,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工地上监理工程进度的归化民干部是于大山,作为胜利港建设初期便在码头工地上进行劳作的首批建设部员工,于大山对于港口码头的建设流程已经比较熟悉,并且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也锻炼出了一定的现场指挥协调能力,因此这次建设部将他从三亚调到了施工前线,以充分发挥他的作用。
不过这种说法也不是特别准确,因为调令虽然是建设部下的,但却是由他自行申请的。原因也很简单,于大山的独子于小宝现在常年都在广州,极少有回到三亚探亲的机会,而于大山就想着如果能距离儿子近一点,或许见面的机会也能多一点,听说执委会要在珠江口开辟新港,于大山没有多想便主动向上司提出了调动申请。
而建设部的安排也具有一定的人情味,不但按照于大山的申请,将他调往了香港岛工地任职,而且还向驻广办发出了通知,希望驻广办方面能够派出得力人手到香港岛协助建港工程比如像于小宝这样年轻有为的归化民就很适合。
说这是人情变通也好,擅用职权也罢,总之整件事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于大山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外调通知,乘船前往香港岛工地报到,而他的儿子于小宝也接到了马力科的委派,作为驻广办与香港岛两地间协调关系的人员前往港岛就职。
于大山一早就来到了码头上等候从广州来的船,根据驻广办前一天发来的通知,今天将会有两艘装着新移民和各种建材工具的大船抵达香港岛,于小宝也将搭乘这两艘船而来。
不过一直等到快中午的时候,海面上依然没见着动静,于大山急得坐立不安,还专门跑去工地指挥部打听有没有新的消息。下午两点多,于大山翘首期盼的两艘船终于驶进了海湾,远远看到桅杆顶上的海汉旗帜,于大山便兴奋地挥动起了双手。
“好小子,又长高了一截啊”于大山看着个头已经超过自己的儿子站到面前,欣喜地感叹道“小宝,你现在可是我们于家个头最高的人了”
“老爹,首长们说了,二十五岁之前都能一直长个,我这还早着呢”于小宝笑嘻嘻地说着,将手中的包袱递给了于大山“这是在广州给你做的一套衣服,等下回去试试看合不合身。”
“浪费这钱干嘛,每年都要发新的工作服呢”于大山虽然嘴里埋怨着,手上却是把包袱抓得紧紧的,仿佛里面装的全是大额流通券一样“对了,你的行李呢这次要长驻,应该有不少东西吧”
“行李有人负责,我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几个下属过来。”于小宝干咳一声道“如今我可也是干部了。”
“哟,你小子可以啊怎么之前写回来的信上没提这事”于大山又惊又喜地问道。
“小干部而已,没什么好显摆的。”于小宝摆摆手谦虚道。
“长大了,的确长大了”于大山欣慰地点点头道“既然首长们看重你,给你机会,那就好好干你现在岁数还小,今后往上升官的机会可比你爹多得多。”
类似于小宝这样得到了火箭提拔速度的归化民干部其实远远不止他一人,例如与他同时去驻广办任职的张千智,现在也是以刚满十八岁的年龄就担任了驻广办的机要工作,甚至已经在驻广办信产事务主管陈天齐的训练之下学会了使用电台发报。而大本营这边与他们年纪相仿的符力,也已经在警察司里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干部。
由于穿越之后的发展时间尚短,人事部门培训归化民干部的成果并不算太好,用人单位希望能得到既忠心又有文化,最好还能具备一定办事能力的归化民,但事实上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人选实在太少。相对而言,年纪较小的归化民在学习文化、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对于大明也还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畏惧感,反倒是在接受长期的洗脑之后对海汉的归属感更强,因而各个部门所任用的归化民干部中都有相当比例不满二十周岁的年轻人。
当然了,类似于小宝、符力这样直接跟在穿越者身边的年轻归化民毫无疑问是更为幸运的一批人,升迁的机会和速度都远超常人。虽然目前来看他们还不能与穿越者中的同龄人得到同等程度的任用,但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