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的办事效率果然没有让乔志亚失望,第二天早上,便有两百多名黎人在黄雀的带领下来到工地,开始接受海汉雇佣,从事一些简单的劳作。
乔志亚也没让黄雀闲着,这些黎人劳工的身份,还必须要由他去进行统计和造册,这样最后计算工饷,才能一一对得上号。黄雀虽然对此感到兴趣缺缺,但当他听到乔志亚说这些管理方式也是海汉崛起的原因之一,便欣然拿着纸笔挨个给黎人劳工登记去了。这个差事虽然有点闷,但既然能够学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黄雀还是很乐意去完成的。
当然黄雀所了解的也并非事情的全部,海汉虽然给予了符山峒的黎人极好的待遇,但也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黎人都能得到同等对待。这个问题的主要考量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愿意接受海汉执委会的安排,主动地争取融入海汉社会体系的机会。符山峒是首个与执委会合作的黎人山寨,因此他们所得到的待遇几乎是最好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其成为区域范围内的一根标杆,以便能让那些举棋不定的黎苗山寨早下决心。
但后来者就不见得会全部依照符山峒的标准来处理了,像专门给符山峒划出一块专属居住地,并且在迁出山区之后长达半年的时间中一直给予符山峒民众近乎免费的生活保障,类似这样的待遇在后续的黎苗山寨外迁中几乎就没有再出现了。之后迁出来的山民大多都只能进入海汉划定的居住区,与其他族裔的归化民一起混居,至于生活保障,那也必须要由这些山民通过劳动来获取。
黎苗两族的民众迁出山区之后,最快获得收入的途径就是报名参加民团,只要体检合格,入伍同时就会发一笔安家费,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在三亚生活两个月所需。而且家里只要一人参军,全家都能获得归化籍,比起在其他工作岗位上慢慢熬资历等名额要容易多了。因此近两年归顺执委会的黎苗山民中男子青壮的参军比例极高,往往都在五成以上,是海汉民团中不可忽视的一股组成力量。
而不愿意吃兵粮又想快速获得收入的人,还可以去应聘海汉工业区为数众多不需要技术的工作岗位。当然了,这些岗位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是对身体有毒害作用,比如冶金车间、化工车间,都有许多淘汰率极高的岗位在等着这些对前景一无所知的新人。
当然除了这些有风险的岗位之外,其实还是有很多低风险但收入也相对较低的工作可供选择。比如从事伐木、搬运等需要大量壮劳力的岗位,即便没有取得归化民的籍贯也能得到工作机会。不过从事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往往每个月分配到单位的归化籍名额都很有限,想要取得归化民的籍贯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
黄雀倒是不会有这个麻烦,因为他的身份背景比较特殊,只要他愿意申请归化籍,民政部大概会在收到申请的第一时间就给他办好相关的手续并发放身份识别物给他。但对于绝大多数刚刚走出山区的民众来说,取得海汉归化籍才算是他们踏上人生新旅途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拿到这个宝贵的身份,那么他们走出山区之后的生活也不会跟之前有太大的变化,并且将会一直都处于这个社会体系的底层。
除了这些愿意与海汉合作的黎苗山寨之外,倒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狂妄自大,不将海汉放在眼中的山大王。这种对象不跟海汉发生利益冲突也就罢了,一旦扯上了关系,又不肯服从执委会的安排,很快就会成为武力镇压的对象。仅1627年下半年至1628年年底期间,在海南岛南部山区,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海汉民团扫平的黎苗山寨就多达七处,这些寨子往往规模都偏小,又想要获得跟其他大寨平起平坐的待遇,谈判过程中不肯遵从海汉的游戏规则,有些甚至宣称要对海汉采取敌对态度。
俗话说不作就不会死,执委会主观上虽然更希望能充分利用这些山寨的人力资源,但遇到棘手的对象也并不会就此退却,海汉民团的火枪很快就出现在这些山寨外面,实实在在地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山民们手里的钩刀和竹箭根本不能对荷枪实弹的民团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凭着血勇之气发起的冲锋也不过就是耗费几十枚廉价的铅弹而已。民团的几次武装行动共计杀死顽抗人员一百余人,其余的成年人全部作为战争俘虏投入了苦役营。考虑到已经归顺海汉的本地黎苗族裔感受,除了一部分尚不懂事的小孩被留下来送去了少年军校,其他俘虏全都被装船运往了黑土港,他们将在那里从事数年的煤矿劳作之后才能获释如果他们到时候还活着的话。
这些事情别说黄雀,就连符力都知之甚少,民团在行动的时候也尽可能地避免让黎苗两族的士兵参与其中,外界并不清楚这些默默消失的山寨究竟是出了什么状况。黄雀所在的石子峒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有符力这样的经验者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双方的谈判,更快地帮助石子峒看清了双方的实力差距,否则黄三木要是昏了头想跟海汉来个不合作甚至是敌对,那之后来到石子峒的大概就不会是海汉承诺的各类生活补给,而是奉命前来剿灭他们的民团部队了。
当然了,在黄雀去三亚见识过海汉的真正实力之后,石子峒已经不可能作出那种不明智的选择,毕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