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此疑问的其实不止是李奈这种旁观者,对于如何处理与安南朝廷之间的关系,穿越集团内部一向也是存在着不同的声音。穿越之初对于应该将安南发展为仆从国还是直接吞并,在内部就曾有过一番争论,而这种争论声一直到当下也都还没有完全得到平息。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各种黑科技金手指,以最快的速度吞并安南,因为相比实力雄厚疆域广阔的大明,安南显然是距离穿越集团落脚处最近的一颗“软柿子”,这个国家甚至还没有独立的语言文字,民众对于国民身份的归属感也是相对比较弱的,进行统治的难度肯定要比吞并大明治下地区容易得多。在吞掉这个国家之后就可以迅速地获得人口、土地、各种生产资源和战略纵深,可以让穿越政权得到一波爆发式的实力增长。
但执委会的态度基本还是偏向于稳重的做法,认为以现有的实力,想要在短期内实现对安南的吞并和统治有点不切实际。安南国国土南北两端相距超过1000公里,不管是民政管理还是军事防御,以海汉目前的状况都不太可能对面积如此之大的地区实现完全统治。而且安南这个国家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跟元明两个强大的帝国都真刀真枪地干过,如果海汉想要以武力施行吞并,那势必也会激起强烈的反抗。
虽说执委会相信民团的战斗力不会输给中南半岛上的猴子兵,但手底下终究就这么几千人,集中到一地难免首尾不能兼顾,分散兵力撒下去又无法发挥集团作战的威力,届时极有可能会重蹈另一个时空中某灯塔国在中东地区陷入治安战泥潭的悲剧。不管不明真相的群众怎么鼓噪法,但执委会对于自身的实力还是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每次对安南的大型军事行动都得花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作战前准备,完成既定目标之后立刻就撤,而这还仅仅只是局部战争而已,真要打一场旷日持久的灭国之战,海汉民团暂时还不具备这么强悍的实力。
以顺化为例,虽然民团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打掉了这座号称安南第一雄城的大型城市,并端掉了南越阮氏朝廷的根基,但也基本用光了前几个月准备下来的作战物资。民团军在顺化城里倒是捞了个盆满钵满,但想要把这场战争继续打下去,还是得需要时间来把缴获的真金白银转换成粮食、武器和弹药才行。
战场上的胜势并不代表着彻底的征服,攻城跟统治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以顺化城的规模,如果要按照胜利港的模式来进行统治,那么除了要在这里驻扎至少两千人左右的民团军,用以维持日常治安和对外防御,还得要调来至少两三百人的归化民干部团队,来对顺化乃至周边区域内数万民众进行管理。显然人力资源部门并没有这么多的人员储备可用,而在当地大面积启用未经鉴别的带路党或降臣,在执委会看来同样也是不够安全的做法。
尽管手里掌握着超越时代的天顶星科技,但无论是物资供应能力还是管理人员储备,现在的海汉实力都还远远不够去吞并安南这样一个国家,甚至在可以预见的年限中,直接吞并安南的可能性也并不大有朝一日海汉有实力在海南岛之外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区,首选的目标肯定仍是同根同种的大陆,而非安南。
对于安南,执委会的态度仍是坚持目前的做法,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渗透并逐步建立起影响力,让统治阶级对海汉保持足够的敬畏和依赖,并在其民众心目中慢慢塑造出海汉“天朝上国”的高大形象。当然,这中间所要使用的措施就相当多了,复杂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准备一场战争,而实施起来也是经年累月的长期任务,没有办法一蹴而就。
施耐德也没有细谈执委会的策略,就蜻蜓点水一般随意提了几个要点,李奈与阮经贵都是头脑精明的人物,举一反三之下,自然就明白了执委会的谋划之大。阮经贵虽然脸色没有什么变化,但心里却早就翻腾起来海汉虽未有吞并安南之心,但他们想要的东西可远远不止是一个安南而已
“既然执委会对安南没有更多的想法,那这武器卖得越多,安南对海汉的依赖也就越重了”李奈很快就想明白了为何海汉还在加大对安南出口武器的力度。
施耐德点点头道“安南国模仿我海汉的军制建立新军,装备的也是我海汉的武器,所有的新军军官都要在我海汉办的军校接受培训,在学习作战技能的同时,也在接受我们向他们灌输的各种意识。安南并不具备自行生产武器的能力,只要我们切断了武器供应,安南新军的战斗力就会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他们想要花巨资采购我们的军火,那就会在经济贸易上更多地倚重于我们,而我们也可以以此为交换条件,向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开放通商口岸,给予海汉籍人员治外法权等等。总之只要打开一个口子,我们就有很多的办法可以让安南慢慢地变成一个听话的助手。”
阮经贵毕竟还是安南出身的人,听完施耐德这段论述之后还是有些不服,便忍不住反驳道“安南国鼎盛之时与元、明两国交战,虽实力处于劣势,但最终还是战胜了对手。海汉武器厉害是真,但当初没有装备这些武器的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