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第295章 全面推进(3 / 6)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10590 字 2022-03-18

除了这两处宿舍楼工地之外,港湾东边的军营区也开始破土施工。由于今年内的扩军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军警部预计年内的作战人员编制会从现在的不足千人的规模扩张至少一到两倍,届时现有的营区就无法驻扎太多的人员。现在既然在建材、劳力方面都有了比较稳定的供应,军警部自然也不会落后于人,打算自行修建砖石结构的军营宿舍,标准就按照现在的筒子楼宿舍来,只是居住密度要大上几倍了。

盐场公社的技改及扩建工程近期也已经告一段落,按照盐场大总管安西的数据,目前胜利港盐场的月产量已经能达到350吨上下,年产量有望保持在4000吨以上。如果以同时代的生产能力来衡量,这简直就已经是天文数字,满足整个海南岛的民用食盐已经绰绰有余了。几个月之前难以兼顾的大陆和北越的食盐市场,现在也基本能够松开口子,逐步提高供应量了。

不过相比之下,去年十月才开始开发的铁炉港显然进度要慢得多,截止目前虽然已经成了两个公社,并迁入了上千移民,但盐场建设的进度并不是很快,目前的产量还没达到胜利港盐场在扩建之前的水平。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铁炉港距离胜利港较远,很多生产工具和材料都不得不从胜利港通过船只运往铁炉港,一来一去之间就要消耗不少的时间。另外在出兵讨伐南越这前后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由于海上运力紧张,铁炉港方面的物资供应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了盐场建设工程的停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铁炉港的两个公社一边修建盐场生产设施,一边也在修筑向西的山谷通道。只要早日能够修通这条长约七公里的陆上通道,那么铁炉港就可以直通田独,今后的物资运输所需时间至少能比现在减少一半。

除了铁炉港的移民之外,还有一拨人也参与了这条山谷通道的建设工作,这就是从内陆山区搬迁出来的符山峒山民。按照与执委会的协定,符山峒的数百户黎人被安置到田独与铁炉港之间的这道山谷中定居,由民政府负责给他们生活所需的物品和粮食,农业部指导他们在这里开垦山林,种植各种山地经济作物。执委会同时也鼓励他们参与通往铁炉港的道路修建,以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作为他们的劳动报酬。单以劳动力成本而论,这些迁居出来的黎人简直跟劳改营的犯人差不了多少。

除了这条山谷通道之外,黎人们同时还在开辟出另一条通往亚龙湾农业开发区的陆上通道。这条通道同样是从田独出发,终点是胜利港与铁炉港之间的亚龙湾临海平原。从长度上说,这条通道比田独通往铁炉港的路线短了将近一半,但地势要稍微复杂一些。而目前亚龙湾农业开发区已经靠着前期迁入的近千移民,开垦并种植了面积两千多亩的农作物,其中以农业部特别看重的甘蔗为主。

按照农业部的发展规划,今后在亚龙湾开发区至少保持两到三个公社的人员编制,并逐步将这片临海平原建设成三亚附近最大的蔗糖产区。

通过参与越南内战,大量从越南引进劳动力,在目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建设、农业开发等项目中,穿越集团正逐步摆脱人力资源瓶颈,加快建设步伐。胜利港地区现在虽然还不敢说是铁板一块,但这里由于穿越集团的存在而营造出的特殊社会环境,已经开始随着各种建设项目的进行逐渐突显出来。

从年前的备战扩编开始,建设部和军警部便加紧了对胜利港防御工事群的修筑工作。工事群的主体工程就是港湾入口两岸的炮台群,在去年结束的一期工程中已经完成了东岸军营区旁边的炮台群共八个炮台二十四个炮位的修筑当然火炮和炮兵还并没有完全到位。二期工程则是以榆林半岛上的炮台为主,完工之后将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进入胜利港的航道建立起毫无死角的火力覆盖区。

不过相比于位于港湾东岸的一期工程,榆林半岛伸入南海这片高地并不利于大型工程的修建,在此之前也仅仅只在最高点修建了一处预警观察哨而已。不过在这次的海汉民团出征期间,陶东来坐镇大本营专门主抓了这个工程项目,从新年伊始到二月下旬,建设部持续投入劳工抢筑二期炮台,截止目前已经完成了预计工程量的70,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肯定就能够完工了。

由于二期炮台所在位置地势较为陡峭,因此炮位没有一期那么多,仅仅六个炮台十八个炮位。但就算如此,完工之后的胜利港岸防炮工事群的规模也肯定算是远东地区首屈一指,此时荷兰人正在台湾岛上修筑的热兰遮城,其火力输出能力也远远不及胜利港的这片岸防炮台。

当然了,大量的炮位设置所需的炮兵又一次给军警部带来了极大压力。想要充分发挥出这些炮台的威力,那军警部至少需要一支三百人左右的岸防炮部队才行。而兵员数量一直都是制约军方发展的最大瓶颈,除了不断地培训新炮兵之外,对于现在有限的炮兵该如何安排,军警部里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是认为应该首先立足于防御,反正近期也没有对外的战斗,就应该将现有的陆军炮兵优先派遣到岸防炮工事中服役,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既然现在已经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