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出来的产量是共计八十吨出头。”
高欢看了看一脸茫然的两位明朝客商,耐心地解释道“我们海汉的一吨,大约相当于大明的两千斤左右。”
李奈不愧是出身商贾之家,这心算能力倒也不错,立刻便惊道“一亩水稻一季收四百多斤”
“是少了点,主要是上半年抢种时间太仓促了,下一季的亩产应该比这个高得多。”高欢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亩产四百多斤还少”李奈很是不解地问道“那一年两季,一亩地的水稻岂不是能种出一千斤”
高欢一愣,接着便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若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一亩地两季才种出五百公斤的成绩实在有点拿不出手,好一点的杂交水稻品种单季的收获就比这还多了。但放在十七世纪初来看,这个产量已经逆天了。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有对明代南方稻谷亩产的记录,就算是一年两季的熟田,收成极好之时也不过四五百斤而已。大多数情况下,二到四百斤是比较正常的收成状况,而高欢报出来的一季收成比人家一年还多了,怎能不让李奈大惊失色。若不是双方已经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交道,恐怕李奈已经认为他们这群人是会使什么妖法了。
高欢立刻解释道“这是我们从海外带来的优良稻种,与大明本土所用的稻种不一样。加上我们有科学的种田方法,才会有这么高的收成。”
“这科学是何种学说”身为读书人的李奈立刻来了兴趣。海汉人的学识驳杂他已经见识到了,没想到连种田都有相关的学识。
“科学是我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小形成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陶东来向他解释道。这套学说陶东来曾经对罗升东用过一次,把半文盲的罗升东唬得一愣一愣的。
“陶先生可否细说一二”李奈立刻来了兴趣,他很想弄明白这些海汉人脑子里究竟是装了什么东西,可以搞出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然后加以认识、总结和利用。”陶东来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已经收割完毕,光秃秃的水田道“水稻产量为什么会有高低之分”
“因为田有生熟之分,稻种有优劣之分,农夫看顾有勤惰之分。”李奈倒也不是那种纯粹只会读死书的呆子,回答起陶东来的提问也头头是道。
“没错,你说得很好,而科学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些事物的规律,怎么把生田尽快变成熟田,怎么筛选培育出优良的稻种,如何能让农夫更有效地打理农田,这都是科学。”陶东来言简意赅地说明道。
李奈听得似懂非懂,一时间还很难消化这话中的含义。不过他很快又发现了新的兴趣点,指着水田里搭着的凉棚道“这凉棚为何要搭建在水田中央农夫要歇息的时候岂不是十分不便”
高欢笑道“那可不是让农夫歇凉的地方,那是用来给鱼遮荫的。”
“这稻田里还养了鱼”李奈俯身一看,果然有不少半尺来长的鱼在田间的水沟中窜来窜去,好不热闹。
“稻田养鱼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另外鱼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高欢指着水里的鱼解说道“三个多月前我们在田里放养了鱼苗,等到明年春种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一亩地至少能有六七十斤鱼,这两百亩水田应该能收获一万斤左右。”
李奈若有所思道“这便是种田的科学之一了”
陶东来笑着应道“正是如此。”
接下来高欢又带着他们参观了附近的油棕、甘蔗、香料等种植区,并一一加以解说。其中李奈最感兴趣的莫过于香料种植区,这里有些香料是他在自家贩卖的货物中见过的,有些却连听都没听说过。但让李奈有些遗憾的是,这些香料的植株多是幼苗,要等到出产的时候起码还得一两年时间。
不过高欢宣布的另一个信息很快又让他的情绪恢复过来目前执委会已经在内陆的黎峒苗寨地区发动山民,开垦了两千多亩土地种植各种香料,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扩大当中。等这些香料成熟之后,执委会将统一进行收购,然后发卖到其他地方。
毫无疑问,海汉人的香料会比那些西洋人漂洋过海运来的香料要便宜得多,李奈立刻便想展开独家代理权的谈判。但这次陶东来却微笑着拒绝了他,只说这些香料的成熟期尚需时日,订货也不用急于一时。
执委会并没打算把香料这个生钱利器简单处理掉,商务部可是早就提了计划,今后要在远东地区搞一个规模颇大的香料联盟,以海汉人控制下的香料产量来影响亚欧两大洲的香料价格。这个盘口实在太大,即便像“福瑞丰”这种规模的商行填进去也不够看的,陶东来并不想这么早就给“福瑞丰”一些关于香料交易的承诺届时有大量香料在手,还怕没有客商来胜利港挤破头
除了那整齐划一的农田和茁壮的各种农作物之外,农场公社的设置也引起了访客极大的兴趣。李奈还从未见过或是听说有哪个地方的农村是采用了海汉人这样的方式来组织生产,一队队的农民集合起来分赴各处农田劳作,那场景让李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