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24章 劳改营(二)(2 / 4)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6892 字 2022-03-18

从库存物资中申请了一套迷彩作训服和一双胶鞋给他,于是这小家伙现在就只剩下头上的发髻还保持了明人的特征,照这势头发展下去无疑将会成为穿越众治下区域的第一个归化民。

四个劳改小组被古卫平均分作两队,一队人由高欢带去开荒,另一队则是留在江边由古卫亲自指挥,他们将要修建一座小型木制栈桥,以便于每天要来往于两岸之间的船只停靠。

不过实际指挥修建工作的人却并非古卫,他练练兵还行,要说如何才能从无到有搭建一座码头栈桥,那还是得专业人士来。早上古卫专门找到白克思,特地把他手下伐木队的领队蔡弘展要了过来。蔡弘展在白克思的家具厂干了多年,可算是穿越众当中的头号木匠,有他在现场指导自然能事半功倍。

俘虏们先将拴在帆船后面的二十多根大腿粗的圆木一一拖上岸,这些都是伐木队前两天的劳动成果。然后蔡弘展把手锯,小斧头等工具分发下去,让他们按照自己所标示的尺寸制备木料。

古卫开始还有点担心俘虏们拿到这些金属工具之后会不会心怀不轨,手一直就按在腰间的枪套上没放开。倒是蔡弘展后来注意到这个细节,笑着安慰他“我说老古,用不着这么紧张,这些俘虏不会乱来的。”

“那也难说啊,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这些家伙心里打着什么算盘老蔡,你别离他们太近了”古卫还是丝毫不肯放松警惕。

蔡弘展笑着摇摇头道“老古,虽然你以前当过兵,但你恐怕还没我能明白这些人的心思。”

“哦那你给说说”古卫也来了兴趣。

“这些明军俘虏战斗意志本来就渣,现在已经知道自己不会死,你说他们还能剩下几分拼命的心思何况他们就算杀了我也没用,难道他们还能从这里飞回崖城去要知道他们现在已经脱了军装,不再是军人了,既然能好好的活着,干嘛要死”

蔡弘展走到古卫身边,从衣兜里掏出一包“玉溪”,递了一支给古卫“放松点,这劳动量我事前都计算过,保证让这帮家伙爽翻,根本就停不下来你看,那个当头的,据说是个百总对吧你看他干得多快,绝对是熟手”

蔡弘展说话的声音并不小,埋头干活的罗升东其实也听在了耳里,只是他根本没脸抬起头来反驳什么,只能把一肚子的气都出在木头上。

罗升东虽然觉得有些耻辱,但也明白这个短毛木匠说的话是对的,如果现在自己逃跑,没吃没喝的又能跑到哪里去就算真的菩萨保佑万幸之下逃回崖城去了又能怎样,自己连船带人都丢了,少不得也会被办个“临阵脱逃”之类的罪名,当作替罪羊被砍头示众吧。既然现在能好好活着,那就先活下来再说吧。

罗升东抬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想起了自己当初还属于军屯子弟的时候,晒着火辣辣的太阳在把总老爷家劈柴,似乎也感受过这种愤懑和耻辱交织着的情绪。那时候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劈柴,根本看不到未来,如果不是自家老爹侥幸立功调职进了崖州水寨,搞不好自己现在都还在替那个该死的王把总劈柴。为什么兜兜转转这么些年之后,自己居然又回到了最初的人生轨道上

这些人生哲理太复杂太深奥,罗升东想不明白,也没有时间去细想。今天的劳动任务非常繁重,如果他们这两组人不能在太阳落山之前架好栈桥,那么所有人都只能得到两个积分中的一半,而他作为劳改营的头领,还要因此而承担被扣分的后果,搞不好今天就是白干一场,连一分都捞不到,这在他看来是绝不能接受的结果。

“必须赶在太阳落山之前干完”罗升东默默地想着,把其他杂念都抛在了脑后,大声吆喝着让人赶紧把下一根要处理的木头抬过来。

前一晚的碰头会上,关于劳动力的争夺几乎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几个部门的负责人到后面都黑了脸,但最后执委会给这帮俘虏安排的劳动地点既不是矿坑,也不是伐木场,而是农业部规划的农场区。这倒不是执委会有意偏袒农业部,如此安排实在是不得已的无奈之举。

工业部规划中的几处工地,都是接近林木繁茂的山区,这种情况下要看守三十多号俘虏,需要的人手就不能太少,但占用人手一多,那就与执委会使用俘虏补充劳动力不足的初衷相违背了。而农业部在田独河东岸所规划的农场地势平坦,便于监控俘虏劳作情况,只需安排几个人远远看守就可以了。退一万步说即便俘虏中有人想逃跑,西边是田独河这道天堑,往东往南都必须翻越荒无人烟的重重山岭,然后将会面对无尽的海洋,往北深入内陆更危险,因为那是彪悍的黎人聚居地,落在尚处于半蛮荒状态的黎人手中可不会再有什么顿顿白米粥的待遇,不被架在火上烤来吃就谢天谢地了。这其中的道理不需多说,熟知本地情况的这些水寨士兵们自然明白。

俘虏们在军警部的武装押送下老老实实地登上了“飞速号”,三十多个人站在前甲板上虽然显得有些拥挤,不过田独河出海口附近本就风平浪静,加上双体船的稳定结构,倒也不虞把人给颠下船去。帆船从胜利港出发,在海面上兜了一个小圈子,调转方向之后径直便驶向田独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