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众生皆苦贾诩:绝望.jpg(2 / 4)

祭祀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原焕他们在城外待到中午就回城继续处理公务,蝗灾尚未结束,他们没有时间在这种事情上耗费太时间。

百姓们的热情久久不散,些给他们回答问题的士兵也没有离开,原焕又让人拿出提前写好的告示贴在城门处,留下几个人给不认字的百姓解释。

今年有蝗虫作乱,地里不知道了少蝗虫卵块,翻掘的再仔细也不可能全部找出来,只怕年还会生乱,稳妥起见,年春耕最好种些蝗虫不喜欢吃的作。

官府已经在准备豆苗,过些日会派人发到农户手上,左右冀州的粮价没有太大波动,不管种什么,官府收粮的价钱都不会让他们吃亏,收了这一茬庄稼后地里换成豆苗正好养养地。

蝗灾对各州各郡的影响都非常大,需要官府来插手的事情不在少数,先把邺城附近稳定下来,再顺势推及整个冀州,豫州、兖州摸着石头过河也不至于出大乱,至于关中,只怕还要继续调粮食过去。

几百万的百姓不能放任不管,真要让他们没有吃的过冬,就算现在在儿的是曹操也没有用。

长安城,曹操这些日的确忙的焦头烂额,他在黑山贼肆虐之际接手兖州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头疼过,王允老儿关中百姓祸害到铤而走险造反,老家伙自己一死了之,留给他们一个收拾不了的烂摊。

曹操头疼,郭嘉比他还头疼,郭鬼才在邺城的时候就不乐意管内政,有荀文若和沮公与这两个文武全才在,什么事情都能安排的妥妥当当,他贸然凑过去反而添乱。

现在可好,整个关中乱七八糟,郡县官署凌乱无度,要不是他们兵,只怕两个月的时间都不够他们把官署里有少活人统计出来。

让刘表和张鲁知难而退离开长安他可以,让他来安抚这几百万走投无路的百姓,他感觉他才是走投无路的一个。

郭嘉欲哭无泪,可这种情况他又不能拍拍屁股就走,还好曹孟德是个有事的,不然么百姓的命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怕他哪天顶不住出门找条河就跳进去自我了断了。

哦,不对,关中连年大旱,能淹死他的河已经不,不等他找到合适的自裁之处,人就已经被卫兵拖回去继续干活儿了。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关中的蝗虫终于消失殆尽,样的,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庄稼也一点儿没剩下。

干裂的土地上不知道藏着少虫卵,地面上的庄稼只剩下贴着地皮的根茎,官府的粮仓保管的好,没让蝗虫把里面封存的稻谷祸害干净,但是也经不起么张嘴嗷嗷待哺只出不进。

书房里,郭嘉有气无力的趴在桌案上,屋里没有冰盆,热气蒸腾比外面还要难捱,向来怕热的郭祭酒却没有抱怨,趴在桌上双目无愣了一会儿,很快打起精继续处理手边些仿佛永远处理不完的竹简。

不把自己逼到绝处,永远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种程度,放在以前,如果有人说他可以一天批阅比他还高的竹简他一定嗤之以鼻,但是现在,他可以含着泪说他可以。

曹操来到长安后一天没歇过,天还没亮就带人出去,有时候晚上会回来,有时候好几天都不回来,上次见到人的时候,整个人比过完年会儿黑了不知道少。

冀州样遭灾,暂时分不出精力来救援关中,长安城里必须有人在,邺城边送过来的东西得先经过他的手才好给关中的郡县下令,有不合适的地方也得改,毕竟一个地方一个样,关中和冀州离得近不假,但也不能完全照搬冀州的政令。

郭嘉忙的是头晕花,一度以为自己什么时候就倒地不起一命呜呼了,可是他的身体这几天调养的实在是不错,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下来也只是看上去不怎么有精,疾医过来把脉还称赞他身体养的好。

行吧行吧,谁让他天生就是个劳碌命呢。

郭鬼才叹了口气,等到太阳快落山,揉揉额头换身衣服就要出去,他这些天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都要去外面城楼上看一会儿,生怕再有什么地方猛不丁飞来一片蝗虫把他们打个措手不及。

不是他担,实在是被天的情况给吓到了,城门处的卫兵连滚带爬冲到官署告诉他们飞蝗来了,不等他们出去查看情况,铺天盖地的蝗虫已经映入帘。

几乎是一瞬间的功夫,天都暗了下来,仿佛之前晴朗的天气是他们的错觉,乌压压的飞蝗连日头都盖住了,别说些亲看到蝗虫吞噬庄稼的农人,就是他们这些在官署里站着的官吏,看到无边无际的虫也是呆若木鸡。

自桓灵以来,天昏庸,朝廷无道,蝗灾不罕见,但是成这样的蝗虫,就是年近古稀的老农也没有见过。

关中几百万百姓,其中靠官府救济才有饭吃的足足占了六七成,一季的粮食就这么毁了,可想而知他们心中有绝望。

郭奉孝自认为见到的事情足够,可是事到如今,连他也不得不叹一句苦海茫茫望不到边儿,运气差起来真的喝水都能塞牙缝。

和冀州的百姓比起来,关中的百姓简直是走了另一个极端。

先有董卓后有王允,关中这地界儿大概是得罪了老天爷,什么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