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对诗有些爱好的人都会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产生很大的兴趣。
更何况,方小悦之前在山南省做的诗也在京城传播开来。
而带路的文官乃是礼部的一位郎中,其原本就对诗极为爱好,现在看到正主了,都有一种原世界里粉丝看到偶像的热切。
至于那个太监,实际上也是如此。
其乃是司礼监的一个小太监。
司礼监大概是各大监里文化层次最高的一批了。
每年都会有刚进宫的小太监被选入司礼监内,成批的接受文化教育。
而诗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际上,司礼监的大太监文化水平都很高。
很多大太监拿去考个秀才,甚至于举人都是没问题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位做诗极为出色的贡生,自然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当然,即便是粉丝看到偶像,不管是文官还是太监都没有与方小悦搭话。
因为这次贡生们进入皇宫乃是参加皇帝陛下主持的殿试。
虽说不管殿试考得如何,他们最差都能够获得同进士出身。
而同进士出身则能够到地方去担任正七品县令。
这对于大多数贡生来说,已经是人生得意了,满足了。
但这总归是科考的最高层次,谁也不敢大意。
一路上,贡生们表面上一个个面色严肃,但实际上,他们眼睛的余光总会朝着四周扫描。
毕竟,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皇宫,并且对于大多数贡生来说,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后一次进入皇宫。
等他们到了地方,就任县令之后,基本上就没机会进入皇宫第二次了。
毕竟以县令为起步,耗费人生数十年,到退休的时候,多数人最多也就只能混上个正四品知府罢了。
而正四品知府想要进入皇宫觐见皇帝,也是不可能的。
负屃宫距离宫门不算远,步行十多分钟就抵达。
此时负屃宫外有大批的禁军甲士把守,他们都穿着最精良的铁甲,浑身透出一股彪悍气息。
方小悦目光从这些甲士身上扫过,心里衡量着他们与张元明的个体实力差距。
心里略微估算之后,方小悦就判断出此时的张元明如果手持厚背刀的话,对抗三名甲士并不算太大问题。
可别小瞧了这些身经百战的甲士,他们每一个都是从血海肉山里厮杀出来的精锐。
再加上他们身上厚实的铁甲,百锻而成的长刀,面对一般的县兵,一打十都不算什么问题。
此时负屃宫内,一位面色略微焦黄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微微斜靠在龙椅靠背上,十多名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恭敬的竖立在两侧。
“禀报陛下,贡生已到殿外。”
一名守候在宫门外的大太监走了进来,朝着皇帝跪下禀报道。
“宣”
皇帝微微抬了抬眼,低沉道。
“陛下有令,贡生进殿”
随着大太监拉长了的声音,贡生们纷纷低着头进入负屃宫。
负屃宫里早就摆好了三十张书桌,贡生们在大太监的带领下,朝着皇帝陛下三拜九叩之后,便依次入座。
殿试的考卷只有一题。
论国之隐患。
不得不说,当贡生们看到这题目的时候,齐齐眉头一皱,后背隐隐冒出冷汗。
别看这些贡生平时自称狂生,批驳时事,自誉为宰相之才,可真到了这个时候,却一个个隐隐有了惧意。
方小悦看了这道题,也感觉略微有些难。
殿试与会试的考试模式完全不同。
殿试乃是由皇帝陛下亲自主持策士。
说白了,所出之题就是考察贡士在国家大政方针上的水平。
要说眼前这道题,别说贡士了,就算是举人,秀才,或多或少都能够答出一些来。
譬如什么吏治混乱,什么官场党争频发,什么文武不和,苛政如虎甚至于土地兼并,北方草原诸国虎视眈眈等等都可以拿来当成这道题的答桉。
但问题是像这样的策论,你一旦答出来之后,就等于是你的施政纲领。
说白了,就好似方小悦原世界里那些议员的政治光谱一样。
这玩意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譬如你写了吏治混乱,那么你以后肯定就得和吏治开战,梳理混乱的吏治,从而与天下的恶吏、贪吏、劣吏为敌。
你如果写了文武不和,就必然要去调解这种不和。
写了土地兼并,你就得去限制大地主集团等等。
总之,这就等于提前给自己准备一帮政敌。
当然,你当官之后,也可以不按照自己写的策论来,但那样的话,就会被人批评没有风骨什么的,在文人里的名声就臭了。
就好似百年之前,某位阁老就以廉洁奉公而闻名于世,只可惜在某位大太监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