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准备工作,即为这场演习作准备,同时,也在探索着如何让演习更加真实,更加接近于实战。
凡有过当兵经历,或参加过演习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年代,演习无非是红蓝对抗。演习的结果,无非就是让参加演习的部队在场地里走一遭,摆开阵式,亮亮肌肉,最后的结果就是红胜蓝败。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从目前的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如果还继续这样走下去,我们的作战能力就会与国际上那些强军落下大的差距,在未来战场上,这样的部队怎么能作战,又怎么能取得胜利!
吴江龙在来到基地之前,与军区作战部门的领导们不止一次地谈到这个问题,最终有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
但是,这个方案并未能获得一致通过,还有一些老同志心存顾虑,担心演习会出事故,会出人命。既然不是真的打仗,走走样子,练练兵就可以了,要是真刀真枪地来一场,万一出了事故谁负责。
意见不统一,政策便很难出台。怎么办!还是毛**那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定了调,才有了下一步行动。
吴江龙走的突然,走的神密,现在这迷团解开了,我们也找到了他的踪迹。
吴江龙来到基地可没闲着,既然要调研论证,那就得踏踏实实地搞调查。
目前,这个基地只有一个坦克旅。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演习的次数又不多,加之物资匮乏,财力紧张,坦克兵的训练也是少之又少。即使训练也多是些队列、轻武器射击之类的动人不动装备的科目训练,离合成化训练太远了。
对于合成化练这个词,估计只有吴江龙他们这样的高级作战人员才懂。对于基层官兵来说,知道什么是机械化就不错了。
按我当时在部队的经历,我们认为,步兵能从步行走路转到乘车行军,已经是很大一个进步。我们再不用扛着小炮,背着枪徒步走上百八十里,一天脚底就能打上几个泡。
能把两条腿解放出来,让气车轮子代替,不知当时我们有多高兴,这便是机械化。有了汽车,步兵就能与炮兵们看齐,同行在大路上,不再用欣羡的眼神望着他们。这已经是当时改革取得的很大进步。像今天的装甲输送车,武装直升机,各种导弹,电子战,信息化等,当时想都不敢想。其它的高科技东西,更是闻所未闻。
这些应该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军人的心里写照。
吴江龙来到基地的几天当中,几乎就没有出去过,整天围着沙盘和地图打转。
一座大型的军用帐蓬内,**支着用木板搭起来的沙盘模型,说是沙盘,并不是用沙子堆起来的,看上去是用一些特殊的材料粘贴而成,在上面行成了地型地貌特征,有丘陵,有沙漠,有平原。
综观整个地形图,这一地区的环境尽收眼底。上面标着X训练场,占地1065平方里。不过,上面几乎没有什么建筑,最原始的荒野暴露无遗。
此时,沙盘上无论是荒野、沙漠还是丘陵都插上了红蓝小旗。
现在演习还没开始,怎么就在上面排兵布阵了,这哪里有一点实战的影子,很像是沙场点兵。
叫你去哪你就去哪,叫你怎么打,你就得怎么打,分明是排电影和电视剧嘛!
吴江龙皱眉看着沙盘在苦苦思索。
军棋推演已经是一些军队研究作战的一种最简单最明了的训练方法,可那是对军官而言,部队的战斗力根本得不到体现,现场应变能力更是无从说起,就是在房间内,你进攻,我防守,极像是玩些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
这样的演习,对于吴江龙他们这些上过前线,玩命打仗的人而言简直就不削一顾。这样的演习,根本就不会起到锤炼部队的目的。
吴江龙不仅已经开始怀疑这样演习的有效性,而且已经着手撰写新的演习方案,并向上级首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得到上级认可,没有敲定。因此,在新方案下来之前,他还得按着预先制定好的方案贯彻落实。这就是他不开心之处。
军用帐篷内只有吴江龙一人,在如此静的环境下,才有让他思索的机会。
突然,门外传来杂乱脚声。
人未进入,声音已经传了过来。
“就按我刚才说的,先按预定方案搞一次预演。”
帘子被挑开,进来的是佩带少将军衔的一名中年军官,在他身后,跟着五六个军人,军衔各异,但都在少校以上。
“吴参谋,你的意见呢?”少将看见吴江龙后,直截了当地发问。
“同意首长意见。”吴江龙转身立正回答。
“那就开始吧!由你亲自带队。”少将继续说。
“是”吴江龙回答。
(前两次稿子没有通过,这次如通过,请编辑调整一下二十一和二十二的顺序。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