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靠借,靠租用,靠赊账过日子,暂时连买的资金都没有。所以,他们想要把枪械做的更好,基本是不可能。
而那时的苏联也快走到了尽头——经济大滑坡,强撑着硬着脑壳充当“华约”组织(东欧中小型国家在苏联的带头下组成的一个军事同盟,相当于现在的“北约”)的老大,其时,他的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有许多国家纷纷嚷着要独立,而苏联领导人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就等着解体了。
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些“华约”组织国家的经济不如“北约”发展的快,日了没人家过的好。
所以说,此时的苏联装备,大多数维持现状,吃老本,有什么也就算什么。它的大型武器尚是如此,更何况小型类的轻武器。
从这一点上说,李明辉手里的枪就要比吴江龙的那一支逊色了些,别看是原装的,不见的就好。
中国也是大国,既然对苏式武器能改装,那他肯定要改掉一些不好用的方面,尽可能来适用国人特点。总不能让小个子扛着一把大砍刀去上战场,威力是有,但由于人的原因却发挥不出来。
说到这,再多说几句。拿现在的合资车与国产车来比较,国产车从价格上要比合资车便宜不少,但很多国人就是不认,还相信什么合资的,哪怕国产车的配置相当高,相当先进都不成,总认为凡外国的就是好,其实多花的钱也就是买了那个牌子,性能上并没见的出色。
不然的话,也不会有相当数量的国人一休假,就跑到日本购买他们昂贵的电饭煲,拿回来后还不能用,因为电压不同,我们用的是220伏,而日本的日100伏。即使这样,也要进行改装。只到有一天,专家作出比较,日本一万块钱的连中国的一千都敢不上。那也不行,他们还是不认,仿佛,中国的樱花再怎么开放也没有日本的好看,不然也不回跑到日本去赏了,这算什么国民精神?
这么一解释,书友可能就明白了,别看李明辉手里的那枪是苏联原装的,但在性能上,或者说顺手程度显然不如吴江龙那一支。
但吴江龙这一支枪还有一个缺陷,就是没能装上一把红外瞄准仪。这也怪不得谁,谁让咱国家那时候军事装备落后呢!如果拿到现在,装什么不成,给吴江龙配个无人侦察机都成。这是笑话,别当真。
两支狙击步枪的差距是我们分析得来的结果,而两个当事人,他们都不知道。
李明辉知道有敌人狙击手在场,但用什么枪械他不知道,他也不知道这里有中国人混合在其中,正因为如此,他就没把对手放在眼里。
而此时的吴江龙也只是看到了越军的机枪手,和守着壕沟的那些越军,更没想到,此处还有一个厉害的角色等着他。
越军阵地上亮光一没,吴江龙同样也陷在黑暗中,想要继续射杀已经不可能,除非越军自动报出名来。
这就使得吴江龙更为着急,如果越军继续保持下去不暴露,他们这仗还真没法打。想要催促洪志他们进攻,可离那太远,信息联络不畅。
此时,洪志比吴江龙着急的程度一点不差。别看越军的子弹没有扫着自己,但也不能就算完事。
你来来干什么了,不是让你躲着怕死,他们是来开路的,那就得打通道路,别管有多困难,都得去做,只能遇强时你更强,比强者更狠才能显出你的力量。
受此一劫后,洪志还想要试一试,怎么试,继续向越军进攻?
现在,他们三个小组谁都无法靠近,只能是按事先说好了的,保持固定路线向越军发起攻击。
如果想要商量那也不是不可能,只能是退后几十米,在越军看不到,也够不到的地方停下来,重新集结。这样一来,时间就会被浪费很多。他们可没那么多时间浪费,虽说还没到争分夺秒那程度,但也不能放松。
洪志一想之后,转头看看焦团长和楞边那佳那边。目前,他们那里还没什么动静,也不知他们在干什么。
洪志觉得,现在到了关键时刻,时间拖的越久,对自己越是不利。困难是大一些,但也得硬着头皮上了,他相信,只要他这里一动,估计焦团长和楞边那佳也不会闲着。
想通之后,洪志向两个柬军战士一比划,他们也明白了洪志的意思,随后三个人掏出手雷,可着劲地朝着越军阵地上投。
要想冲破越军这道防线,目前也没别的办法,绕不过去,那就得硬拚。开枪自然不行,突易暴露,最好是投弹,敌人看不见你时就可能会命丧黄泉。
“轰轰轰”
紧接着,三声爆炸重新点燃了这片战火。
也不知道这些手雷真的炸到越军没有,炸死几个。这些不管了,反正在同一时间内,越军壕沟旁是枪声大做。
这一次,不光是越军那挺机枪,连带着几支冲锋枪同时跟着吼了起来。
越军的子弹可着劲地朝山下打。打哪?当然是那片草丛,除了那里,柬军还能去哪?至于打的着打不着,越军不管了,反正先把敌人压住再说。
越军枪声一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