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中队长的命令下达后,剩下的鬼子就又开始了进攻。
首先是他们的三挺九二式重机枪第一个开枪。
对着两个高地就射出密集如雨的子弹。
十几个鬼子掷弹筒兵也不管自己是否暴露在枪口下面。
尽可能把掷弹筒阵地前移,然后往高地后面发射掷榴弹。
飕飕飞舞的子弹,从天而降的掷榴弹。
很快就把两个高地炸得硝烟四起。
两个步兵连猝不及防,直接被炸翻几个人。
然后不得不往后退了十几米。
“我们的掷弹筒和迫击炮呢?
马上进行反击,干掉鬼子掷弹筒和重机枪!”
独立团一营长沈泉马上做出反应。
独立团一营每个连编制都配了一个小炮班四门掷弹筒,理论数量上远远超过鬼子。
但毕竟独立团不比新一团富裕。
所以独立团的掷弹筒班的掷弹筒是不满编的。
而且和鬼子训练有素的掷弹筒手相比。
独立团半路出家的掷弹筒手明显差了很多。
所以这边一轮掷榴弹过去,只有一颗掷榴弹命中目标,炸死两个鬼子掷弹筒手。
然后鬼子迅速做出反应,调整方向。
准备对八路军刚刚暴露出来的掷弹筒阵地位置进行打击。
还好丁伟对掷弹筒手有着比迫击炮手更加严格的规定。
知道独立团掷弹筒手再训练半年时间都不一定能比得上鬼子的丁伟。
最不想看到这些刚上手的掷弹筒手一上战场就被鬼子给炸死。
为了给独立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掷弹筒手。
丁伟必须保证他们在战场上的存活率。
所以,丁伟专门给他们规定。
每打出去一颗榴弹就必须转移阵地。
反正掷弹筒比迫击炮转移更加方便。
一个人提着就能走,而且不需要拆解和组装。
鬼子掷弹筒手前后只用了十秒钟,就向独立团一营暴露出来的掷弹筒发射阵地射出五枚榴弹。
剧烈的爆炸中,发射阵地马上被炸得硝烟四起。
刚刚转移到旁边的独立团掷弹筒手们。
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一副劫后余生的庆幸表情。
然后马上又变成了凝重。
因为刚才自己也发射了一轮榴弹,而再看鬼子反击的一轮榴弹。
敌我之间巨大的成绩差距让所有人都意识到。
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炮手,还有好长的路需要走。
指挥他们的新一团炮排副排长马上命令道:
“知道差距就给我好好打,珍惜每一次上战场打实弹的机会!
快瞄准鬼子的掷弹筒发射阵地。
还是一人一颗榴弹,打完就撤退!”
三个小炮班盯着鬼子掷弹筒打,同时独立团一营两挺重机枪盯着鬼子重机枪打。
于是鬼子覆盖两个高地的火力一下就没了。
只剩两挺歪把子和几十条三八大盖不断射来的零星子弹。
“同志们,鬼子开始冲锋了!
冲上去,打退他们!”营长沈泉马上抓住机会命令道。
这一次冲锋鬼子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没有一股脑地全部跟在伪军身后。
而是分散在伪军中间,跟着他们一起进攻。
这样不仅可以用反应更慢的伪军给自己挡子弹。
还可以在他们掩护下向阵地上的八路军射击,一举多得。
这种情况下,独立团一连长只能命令部队下死手。
不管是鬼子和伪军,只要他们进攻就开枪。
绝对不能让他们靠近阵地。
密集而杂乱的枪声中,双方不断有人被打死。
但总的来说,鬼子和伪军伤亡人数是一连两三倍的样子。
毕竟,一连有掩体挡住了大半个身体。
而进攻的鬼子和伪军则完全暴露在一连的枪口下。
可就算如此,一连仍然没有挡住鬼子和伪军的前进势头。
他们的进攻距离在短短一分钟时间从一百米缩短到六十米。
只要再往前冲个二十米,藏在伪军中的鬼子就可以把手雷随手扔进一连阵地。
尽管独立团一连也可以用手雷进行还击。
但清楚自己实力的一连长清楚。
在武器不占优势再加上鬼子完全不顾一切想要突破防线的情况下。
部队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旦有手雷砸在阵地中间爆炸,不说几十颗。
四五颗就足够让部队有让人心痛的伤亡了。
“都不要害怕,继续射击,挡住他们!
机枪不要停,全部改成长点射模式。
一定要挡住鬼子的冲锋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