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王允得知后,双手猛地拍在桌案上,怒声喝道:
“如今董卓已经伏诛,士民莫不称贺;这是何人,居然敢为董贼而哭!”
遂唤军士:“与吾擒来!”
须臾间,军士便将之擒至。
众官见之,无不惊骇!
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是侍中蔡邕也!
龙辰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人就是蔡琰的父亲蔡邕。
依旧摆着一副看热闹的态度,边吃瓜便饮酒。
龙辰不知道此人是谁,但王允知道啊!
因此看到是自己曾经的老同事蔡邕后叱咤道:
“董卓乃是天下逆贼,今日得以伏诛,这是国家的大幸啊!”
“汝既然作为汉臣,不为国家庆祝此事也就罢了,怎么反而为此贼而哭,为什么啊!?”
蔡邕伏罪,俯伏于地,开口道:
“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弃家国大义而向着董卓?”
“只是一时间回想起了董卓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这才不知不觉为他而哭。”
“我自己也知道自己罪过很大。还望诸公见谅!”
“倘若我能够以黥首刖足,而续成汉史,以赎其辜,此乃邕之幸也。”
龙辰手中的酒杯一颤。
他的星眸也为之震惊,迸射出一道璀璨的光芒!
什么!?
他自称为邕,那他莫不是蔡琰之父蔡邕吗?!
晃了晃头,龙辰回想起历史上蔡邕就因为董卓身死而为他哭过。
因为在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
三日之内,蔡邕在董卓的支持下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
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不过后来也很悲惨,
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现在不就是蔡邕要被打入牢狱的时候吗?!!
想到自己曾经还答应过蔡琰要让她和她的父亲蔡邕相见呢!
要是蔡邕现在死了,那以后咋办……
当然这只是龙辰想要救下蔡邕的一个原因罢了!
更重要的原因是蔡邕在当今天下世族子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十分深远。
如果自己能够得到此人的投效,对于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
无论是招纳人才,还是安稳境内……
蔡邕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很快就被百官反应出来了。
只见大殿之上,众官怜惜蔡邕之才,都竭力救之。
太傅马日磾拱手劝道:
“伯喈(蔡邕的字)有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
“况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蔡邕擅长编纂史书,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实乃大才。
而且蔡邕的孝道也为世人所赞叹,成为世人的楷模。
不过,王允态度十分强硬。
冷哼回道:
“昔日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之作成史记,遂导致谤书流传于后世。”
“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马日磾无言而退,私下跟众官轻声说:
“蔡邕是旷世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典章了解很多,应当让他完成史书,这将是一代大典。”
“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杀了他,岂不让我们失人心吗?!”
由此可见,王允也有他自身的缺点,眼睛里面揉不得一点沙子。
见王允态度如此强硬,龙辰一时间也不好多说什么。
不如等蔡邕入狱之后,再派遣自己的锦衣卫将之救出好了。
到时候直接带到扬州九江郡去。
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的言论,命令属下将蔡邕丢下狱中。
一时间,听到蔡邕被王允打下天牢之后,众人无不是痛哭流涕。
然而,在当夜,戒备森严的天牢居然被数位黑衣人闯入,如过无人之境。
而蔡邕亦是被他们所劫掠出去……
得知这则消息的王允愤怒不已,严令麾下亲卫查清此事。
而龙辰知道后,嘴角不经意间微微上扬。
心中暗道,“锦衣卫办事,就是让吾放心!”
在长安城期间,
龙辰尝试过与王允沟通,让长安的守军和西凉残余部曲,例如徐荣等名将归自己统帅。
奈何王允拒绝了!
这让龙辰心里有些不爽快。
当初可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救下王允,逆转形势啊!
但是在王允成为权臣之后,欲望明显提高了很多!
对于军权这块抓的也很牢。
对龙辰的态度也与之前有些不同了,眸中隐约间有警惕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