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自己的系统面板
药店一阶段
农作物一阶段
图书馆一阶段
水泥余量七千六百吨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往上升阶
李正瞧着图书馆,一阶段的图书馆,没什么太多的书,大多都是中小学读物。
在系统面板上翻找了好一会儿,看了三遍确认没有自己想要看的那种书。
收拾好心情,李正找到正在主持开垦荒山梯田的李义府。
“你抽点一些人手出来,我要建一座书院。”李正说道。
“院”李义府疑惑。
“对,书院。我要建一个三千学子的书院。”李正说道。
李义府想不明白,“泾阳令为何对书院感兴趣了”
李正深吸一口气,“因为从今以后我要做基建狂魔了。”
“基建”
李正认真点头,“对,基建,你知道基建什么意思吗”
李义府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就对了,赶紧去召集人手干活。”
李正抬起一脚踢向李义府却被他转身躲过。
这家伙麻溜着就去干活了。
这个李义府真是不赶着他不干活。
李正要建设书院的事情在泾阳县传开了。
家里,父子坐在家门口一人端着一碗面正在吃饭。
李大熊吸溜着面条问道“听说你要建设书院”
李正喝下一口汤,“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
李大熊“建书院好事,家里没钱请夫子。”
李正说道“我不是挣了好几百贯吗还有银饼。”
李大熊连忙让李正噤声,警惕地看了一眼四周确认没人听到。
“财不外漏,家里有钱这种事情不能说出去,那些钱是给你攒着娶媳妇的。”
“不用请夫子,我自己来教。”
“也好,你也读过书,省钱了。”
吃了饭,村子里的人都在议论李正要建书院的事情。
村子里大多数人不识字,没读过书就会种地。
这年头连吃个饱饭都困难,别说读书了。
读书对寻常百姓来说就是一种奢侈。
村子里的孩子更是没条件读书。
知道李正要教书,村子里的村民非常骄傲
李正是个好孩子,还知道回报乡里。
李大熊饭后消失在村子里走路都挺直腰板。
在村民感激又崇拜的目光下,如沐春风。
又带着孩子的村问道“老李啊,你家孩子教书要交多少束脩”
李大熊拍着胸膛说道“都是乡里的,咱们自家人谈什么束脩。”
“给还是要给的,哪能让你儿子白教啊。”
李大熊红着老脸说道“那还得听我儿子的,那小子傻实诚估计也不会要。”
“该给还是要给一点,咱们都是自己村子的,你儿子娶媳妇也要钱呢。”
“还是你儿子出息,知道回来教咱们村子的孩子。”
“以后咱们村子的孩子都是读书人。”
李正和李义府正在打算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书院。
听着李正的意思,李义府算是明白了,从规制建房子不能随便建。
地势不能比长安高,屋子也不能比皇宫的高,会逾制。
李义府提点道“要是修得不好官府可是要抓人的。”
古代建房子确实麻烦。
李正对他说道“那就修一间大平房,中间留个场地就好。”
李义府看着李正的脸色“小官多嘴一句,泾阳令要修什么样的书院”
“书院不是都一个模样”
李义府小声说道“这书院和书舍是两回事,就像国子监一样是有名字的那是大院,若是小书舍连个名字都不需要有。”
“名字当然要有,就叫泾阳书院。”
不得不说李正有点狂,李义府心中暗暗想着李正不去国子监反而自己建了泾阳书院。
这是要和国子监叫板吗
泾阳村一片祥和,李正要建设书院消息从泾阳传开。
几天后,长安有消息灵通的人立刻知道了消息。
长安到处都有议论声,没人看好李正要开书院。
就算是教出来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李正在国子监也就待了一天。
泾阳要开书院,而且是李正自己做夫子。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做夫子教书还是头一遭。
很多人都觉得李正是弘文馆书舍和国子监的弃徒。
这人在国子监的态度怠慢。
在弘文馆书舍连字都写不好。
孔颖达知道了消息倒是惊讶,也是没想到这小子会来这么一出。
外面的人怎么说孔颖达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对他来说李正是一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