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国事到府拜访,冯紫英亲自在门前迎候,倒是让巡抚衙门新来的官吏们都颇为吃惊。
能让冯紫英亲自到门前迎候的,在他们记忆中大概就只有布政使司两位布政使,按察使司的按察使区区几人了,可新来的西安府知府却也能让巡抚大人亲自出迎,那就不简单了。
不过看到二人挽臂而入谈笑风生的模样,大家也就明白这多半是巡抚大人至交好友了。
练国事也真没想到自己还真被冯紫英给折腾到陕西来了。
他是河南人,算来算去要避籍,如果不去南方要留在北地的话,除了北直诸府、山东、山西,也就只有陕西了。
不过他刚到山西,局面尚未打开,可以说刚刚切入,还在一个熟悉阶段,先是冯紫英给他来信要他想办法去兼挂兵备道,最好是潞安兵备道,主要是要针对可能波及过来的晋南之乱。
他听从了,但是后来局势发生了变化,晋南乱军并没有越过乌岭山入侵潞安和泽州,他这个兵备道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虽然他也的确在潞安和泽州整饬兵备,但奈何乱军没来,有点儿拳头打空的感觉。
冯紫英的这么安排练国事也清楚肯定是有针对性的,当然既有利于朝廷,也对自己的升迁发展有益,不过没使上劲儿,他也没有太在意。
在哪个位置上便干好那个位置上的活儿,兵备道本身事情就不少,而且山西都司的情况也并不比陕西强多少,尤其是面对山西镇和大同镇轮番抽调卫军精锐补充边军,实际上山西都司下边卫所已经虚有其表,空空如也了,他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但是变故还是来的很快,吏部调任他出任西安知府的文书是五月份来的,冯紫英的信几乎是接踵而至,催他很急,让他赶快来上任。
而且吏部那边也因为特殊时期,专门告知可以暂不赴京述职而直接前往西安府上任。
这也是破了一次例。练国事也是无奈之下,只能收拾好行礼便来西安上任。
好在他的家眷都还在河南老家,在太原也只有两个妾室时候,所以也不是太麻烦,让妾室随后过来,自己单人匹马就直接往西安来了。
「紫英,有那么夸张么就让我回一趟京师到吏部那边去报个到述个职都不行」练国事和冯紫英一边走,一边笑着问道「我一路行来,觉得陕西局面已经基本平静下来了,西安城给我的印象很好,怎么就这么急」
「那都是表象,内里问题多多,这都五月了,再一拖夏收结束,这百姓肚皮问题解决不了,今冬明春岂不是又要坐蜡,你我两个难兄难弟又得要城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了。」
冯紫英对练国事的到来可谓是久旱逢甘霖了。
目前这么多同学中,真正靠谱能派上大用场的,还就只有练国事一个。
像郑崇俭也好,吴牲、贺逢圣以及范景文他们也好,都还得要历练一段时间才行,方有度、王应熊这些没在地方上干过的就差得更远。
「今年陕西旱情也很严重」一说到正事,练国事就认真起来了。
他来陕西是做事,不是单纯做官,冯紫英一力把他推到西安知府位置上,足见西安的重要性,关中平原是陕西腹心地带,这里若是再歉收,那对陕西全省影响太大了。
「关中平原情况略好,毕竟还有渭水嘛,其他诸府不容乐观,但是总体来说要比去年前年略好。可是君豫,你要知道陕西这前后几年折腾太利害了,便是中上人家也家无余财了,再拖就真的要彻底崩盘了,所以无论如何把今年挺过,夏秋两季的收成决定陕西能不能平稳过渡到正常年份,而关中平原是关键,你在西安,大章去了凤翔,还有楚材兄坐镇延安,我心里才踏实啊。」
冯紫英对
练国事是开诚布公的,他需要练国事、郑崇俭和耿如杞他们替自己把陕西几个重要地区撑起来。
「紫英,看样子你对陕西的期盼很高啊。」练国事也是一笑,「我沿着渭河走这一圈看着情况还行,但按照你的口气,似乎都还不太满意,照说不必山西那边差了啊。」
「还是那句话,陕西的精华之地就在关中平原,但要靠一个关中平原养活整个陕西也不现实,它要承担起主力。」冯紫英介绍道「凤翔、延安、汉中这几地也要把局面撑起来。」
」紫英,我知道你在竭力推广土豆和番薯种植,延安、凤翔这些地方可以推广,但是关中平原可能还是更适合粟麦吧」练国事问道「当然一些边角余地和丘陵地区还是可以种植土豆番薯,但最好的平原地区还得要粟米麦子来承担重任。」
「君豫,这些具体如何规划操作,是你这个知府的职权范围,我不干预,我只是和你说土豆番薯的亩产量,这两种作物在土质更好的地区,产量也会更高,比想象的还高,所以如何权衡取舍,你自个儿琢磨。」冯紫英笑了笑,「当然土豆番薯的一大短板就是储藏时间太短,这一点无法回避。」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进了冯紫英的书房,而不是一般来客选择的花厅,也足见二人关系的特殊性。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