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元勋,朱元璋麾下第一猛将常遇春,为人忠义勇猛、屡战屡胜,却嗜好杀戮。
九华山一战,常遇春俘虏了陈友谅的三千降卒,当天晚上就把他们全部坑杀了。
最终,常遇春在十年后攻取元上都开平,大胜而归南下途中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
太上皇朱由检却哈哈一笑道“报应朕这辈子来的报应来少吗”
说着他抽出旁边架子上的尚方剑皇帝御用宝剑,对着李国翰的脑袋上去就是一剑。
李国翰虽然被缚住双手,好歹也是身经百战之人,他猛的将身边的御林军撞退,又凭借着优秀的身手避开了致命一击。
然而在武将环伺的明军大营中,他还能往哪里跑。
李国翰弯腰低头,如同鼠窜,刚跑到营帐门口,却被站在那的徐青山一伸腿,给绊了个狗吃屎,鼻子都杵青了。
还没等他爬起来,太上皇提剑已至,二话不说就是一顿乱砍。
太上皇像是发泄多年的结怨,力度很强,手法很残暴,不一会儿就将李国翰砍的血肉模糊。
可怜的李国翰,刚刚还做梦在大明如何的享福,如何的安度晚年,却在投降的当天,被太上皇乱剑砍死,连新穿的铠甲都砍烂了。
砍完之后李国翰后,太上皇兴致不减,又将李国翰的两个儿子,海尔图和桑额也给砍死了,一家人凑的整整齐齐。
其余将领,则被拖往辕门斩首,御林军将他们脑袋挂在旗杆上吹风。
完事后,太上皇“襄国公,镶蓝旗的那几千二鞑子派人控制了吗”
曹变蛟回道“回禀上皇,宴会前就已全部控制了”
太上皇微微点头,暗道曹变蛟办事果然利索。
其实他不知道,即便他朱由检不杀这些二鞑子,曹变蛟也会亲自出手干掉他们。
按照天武帝的指示,对于汉奸二鞑子,不管是拼死抵抗,还是主动投降的,都得杀,没有商量的余地
反贼可以招降,汉奸绝不饶恕
曹变蛟试探性的询问“上皇,这些降兵,是否要全部处决”
闻言,太上皇身形一震,讶然的看了眼曹变蛟。
沉吟片刻后,他说道“余者降兵就不杀了吧,留着做苦力,造福于民”
曹变蛟知道,太上皇这是怂了。
当然,他自己也怂了,怕晚年不详。
“杀降不祥”的观念,几乎在所有人心中都是忌讳。
当今天下,敢无视这种观念的,恐怕只有天武帝
太上皇不敢过于冒险,曹变蛟也是,这几千人又不是清军主力,杀了也起不到什么大作用,反而可能会引来不详。
盛京,景福宫,凌晨。
“什么南原失守了”
庄太后所住的康宁殿寝宫内,传来洪承畴的惊呼声。
“收拢了多少人马平西王吴三桂和茂利侯李国翰呢”
洪承畴从被窝里爬起来,边穿衣服边问道。
他实在不明白,吴三桂那厮不是挺能打的吗怎么这么快就被干翻了呢
还有祖大弼和李国翰,都是敢打敢拼的名将啊
当初他们在辽东时就很能打,现在大家一起在大清共事,还都入了股,不应该个个变得勇冠三军吗
殿外前来报信的小太监回道“回禀皇父摄政王,平西王受伤回来了,茂利侯投了大明”
洪承畴亲自掌灯走出太后寝宫,努力克制保持着以往的冷静,从太监手中接过了战报。
只扫了一眼,他就震惊了。
祖大弼老家伙竟然被太上皇活活骂死了
还有贤侄吴三凤,竟被太上皇一枪给毙掉了
洪承畴嘴角微微抽搐,有点不敢相信。
在他的印象中,那位老老实实坐在金殿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整天被文官们糊弄,什么时候有这水平了还双杀
还有那李国翰,竟然在这个当口投降了
洪承畴估摸着,按照崇祯太上皇最近的表现,李国翰那蠢货应该凶多吉少了。
洪承畴在殿内转了两圈,对那传话的太监道“去通传各旗旗主思政殿议事,只要没死的,必须到场”
“喳”
小太监应了一声,急匆匆的跑了出去。
“摄政王,起这么早做什么”
寝宫内传来了庄太后那娇滴滴的声音。
布木布泰虽然四十岁了,但依旧受到“怀旧”的洪承畴宠爱,他觉得这老娘们很有韵味,很会伺候人,容易上瘾。
不过此时的洪承畴完全没有心情了,随意的回了一声便穿着衣服匆匆离开了。
就在前几天,北境战场刚刚结束,宣州丢了,逃回来的八旗军不到三成,连平南王左光先都丢了一条手臂。
现在南境战场又是一败涂地,必须得准备退路了。
为了自己的生命,洪承畴什么瘾都能戒掉。
思政殿中,洪承畴召开了大清国最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