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开国二十年也没搞过太庙献俘的仪式,可把礼部官员们忙坏了,好歹按照祭祖的格式临时编造了一套,倒也极有排场。
周继承的是汉的江山,武帝暴毙之时,燕云战事还未平息,一场宫变波及颇广,北方汉军军心不稳,由胜转败,二十余年来一直被北元压着打,总算仗着火器精良,更兼南方的财力支持,这才挡住北元南下的铁蹄。
此番二皇子领兵北伐,直捣北元王庭,一举消除了大周最危险的边患,从此朝廷便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西凉西夏这些盘踞势力了,意义相当重大,难怪皇帝如此上心,竟然亲自出城迎接燕王。
除了一百多名俘虏之外,燕王还带来一千颗用石灰腌着的蒙古兵首级,这都是他的战功,俘虏们用绳子串起来,首级用马车装着,在京城大街上游街示众,此时天光已经大亮,百姓们听到锣鼓喧天,都打开门窗观看,正看见这振奋人心饿一幕,老百姓不懂那些个军国大事,只知道朝廷打了胜仗,边饷就会抽的少些,自然也是欢欣鼓舞。
皇帝破例赐燕王和自己同车前往太庙,这份殊荣可是独一份,和皇帝坐一辆马车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当听到这个上谕的时候,太子的嘴角抽动了一下,三皇子却冷笑起来,只有老四已经猜到这个结果,众目睽睽之下神色不改。
一路吹吹打打向太庙而去,那些俘虏步履蹒跚的走着,稍微慢点就被鞭子抽打,奇怪的是俘虏中鲜有壮年男子,都是些老弱妇孺,肮脏的发辫,油污残破的袍子,扁平的大脸和小眼睛都彰显出他们异族的身份,京城百姓在禁军的枪杆子后面大声的叫骂着这些俘虏,还拿烂菜叶子和臭鸡蛋砸他们,俘虏们毫不躲闪,依旧面无表情的走着。
皇帝很满意这种效果,让人民知道朝廷还是能打胜仗的,皇权的威信将会大大加强,之前征收的那么多赋税才不算打了水漂,说到底还是二儿子最争气啊。
钦天监算过,今天就是黄道吉日,所以献俘大典即时开始,太庙那边早就准备好了,祭祀祖宗的猪牛羊三牲,各种礼器,乐器排列整齐,文武百官都穿着礼服在太庙广场集合,御林军甲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警戒森严。
大典由德高望重的国子监祭酒大人主持,老家伙中气十足,声音抑扬顿挫,好一番繁琐复杂的礼仪,百官们顶着太阳拜完这个拜那个,然后皇帝高坐上方,俘虏们依次押了过来,燕王殿下亲自在旁边讲解,这个人是什么王爷,那个人是什么公主,王子啥的,听的一旁的太子秦王等人不以为然,反正是不懂汉话的鞑子,随你怎么编造身份也不好考证。
献俘之后,燕王换了一身金盔金甲,领着一队御林军在太庙广场走了一圈,权作阅兵,皇上高高在上,看的不住捋着胡子称好,往日总是一脸阴郁之色的皇上今天心情出奇的好,眉头都展开了,他是开心了,许多人的烦恼却开始了
回到东宫之后,太子愁眉不展,下意识的喊了一声“刘锦。”
应声的却是一个年轻小太监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16文學網“殿下有什么吩咐”
太子这才想起来刘锦已经被自己赐死了,他挥挥手让小太监退下,自己来到窗前凝望着宫内的景致,多么熟悉的院落,可惜自己住不了多久了,看父皇这个态度,老二早晚顶替自己的位置,届时自己将向何处去,是拼力抗争,还是老老实实做个闲散王爷,即使自己愿意退出,老二又会放过自己么可是抗争的话,手里哪有兵上回皇帝那一手委实震慑了太子。
黄子华是个睿智的人,但是他的心中装着更多其他的东西,不如刘锦那样心里只效忠太子,可惜刘锦被老三捉住小辫子背叛了自己,想不杀他都不行,想来想去更加烦闷,太子一把将博古架上的珍稀古玩全都扫了下来,稀里哗啦一阵乱响,太监们知道太子发怒,远远看着都不敢过来。
忽然宫门口传来声音“皇后娘娘驾到”
太子眼睛一亮,收拾情绪急忙迎了出去。
秦王回府后就躺下了,眼睛瞪着帐子久久不能平静,今天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最大,太庙献俘,身穿金盔金甲领兵在父皇面前阅兵,那都是自己的理想啊,多少次在梦中见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今天终于美梦成真,可是主角却不是自己,自己只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旁观者。
老二是和自己同时封王的,自己的封地在长安,老二的封地在燕京,一西一北都是边防重地,当自己已经小有成绩的时候,老二还在燕京被蒙古人打的焦头烂额,为此自己还颇为自得了一段时间。
皇上把两个最能干的儿子放出去历练,就是为了培养储君,而这两位亲王中,秦王的条件更差一些,他只带了三百侍卫就藩,陕西又是吕珍的地盘,军马钱粮完全插不上手,简直就是一穷二白,又面临着西夏和西凉这两个外患,想开创一番事业实在太难了。
可秦王偏偏就成功了,且不论借助了谁的力量,他总归是铲除了温彦和吕珍这两个地头蛇,收编了陕西兵马,退了西凉大军,军马进口的渠道也比以前更加通畅了,茶马盐铁贸易发达,赋税大增,事业蒸蒸日上,这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