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服(1 / 2)

三国骑砍 中更 2984 字 2020-04-01

孙权的命运决定着大汉的容忍度,如果连孙权都能容忍岂不是意味着也能无底线包容关东士族、河北士族

让孙权活命,还给与降君应有的待遇,也意味着北伐时田信放弃进入齐地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当时田信列阵行军横穿夏侯尚防御圈,突然出现在陈郡,击溃了苏则兖州军团的战意,也令关东士族彻底慌了。

才有后来一系列的无底线行为,以关东士族走投无路表现出来的无耻行径,如果田信真的进入齐地文化、经济范围圈,必然会争相跪拜,尊田信为齐王。

田信勒兵不动,与曹植对峙于彭城、梁郡,就是拒绝了返回齐地,重建田氏齐国的可能性。

那是命运的转折点,之所以有这个转折点,是北伐战况不理想,刘备不得不将田信放出去,以求侧面搅乱魏军阵脚,逼迫魏军主动决战。

田信成功搅乱关东四州,曹真也聚集军力主动发起决战。

而田信没有踏入齐地,还带着马超快速后撤,与刘备主力汇合,在鹰山决战急行军重创魏军主力。

田信回齐地称齐王,已是当时恶劣形势下不得不接受的一种解决办法。

几乎可以视为默认,将齐地交给田信,开辟第二战场,支援正面战场。

有刘备默认,也有田氏重建齐国的宗族大义,可田信还是拒绝了,把关东士族逼迫到墙角,做出了太多狗急跳墙的龌龊事情。

关东士族整体做下的恶事,比不上孙权一人。

现在轻易宽恕孙权且不论自己能否忍住这个气,田信绝对忍不住,荆州士民也必然离心、丧志。

东观藏书阁里,刘备很满意关羽的答复。

打生打死三十余年,才有如今的基业。

如果事事都要妥协,又何必这么辛苦,多少亲友部伍前赴后继战斗,难道想要一个藏污纳垢的新朝

刘备呼吸渐深,眉宇间展露一缕笑意“孙权以为我老了,想要速定天下,会容忍他。为苟活性命,他宁可装疯卖傻,我成全他。”

关羽抬眉看到刘备鬓角斑白“杀孙权如屠狗,就恐其血腥臭。臣愿前往江东,手刃此贼。”

“不,我要看着他死。”

刘备也抬眉看关羽的脸“下回出兵看国家积蓄,积蓄充足,则明年秋季;不足就延迟一年。我能等,云长可先前往封国,治理国民,震慑东南。云长去江东受降,好言安抚,最好让他吃好、喝好。”

“陛下,那孙家女儿该如何处理”

关羽面有忧色,孙权就是这么恶心,仿佛鼻涕虫一样,弄得你一巴掌打死他,也要难受很久;可不打死,就要一直难受。

杀死孙权,天下人也多少能理解;可已经答应孙大虎、孙小虎姐妹同归帝室,如果就这么突然杀了孙权,这对姐妹怎么想

刘备自有衡量、处断“奈何阿斗情深,且由他去。孝先去岭南,云长在江东,我欲使翼德领青州牧,以东莱为封国。”

下一轮决战前,把三恪家族的封地处理好。

地域偏远,由中枢统筹、发展,始终太慢、迟缓。

三恪家族就封后,能加速地区资源整合;许多郡县不好处理的顽疾,绝对顶不住三恪家族的暴力摧毁。

至于未来会不会割据,重蹈七王之乱,发展为三藩之乱现在已经尽力了。

田信已经放弃邓国封邑,也放弃了优先回归关中的资格,选择去岭南发展。

如果朝廷北伐实在是打不动魏国,可以再考虑让田信来打。

再说了,岭南有什么好发展的

田信讲那么多百年、千秋的宏伟意义于当世、本代人又有什么意义

对当世人来说,田信就是出去避嫌、躲风头,给朝廷回转的余地。

田信已然退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所以孟达气疯了。

孟达在湘关见到田信时,就情绪崩溃,泪眼朦胧哭嚎,当众瘫倒在田信面前“魏人凶残,非公上不能速破敌虏战事拉锯,待天下定,关中成鬼蜮矣我关中儿郎,自凉州生乱以来,何等凄惨”

田信周边亲随大多受孟达言语感染,关陇籍贯的握拳咬牙,关东籍贯的面有戚戚。

战争太可怕了,两淮被打成无人区,打到现在关东士族已经不敢再言兵戈事,打到现在江东自己崩溃。

而关中又是山河表里形胜之地,易守难攻;魏军拼命防守,己方打的艰难,关中人受到战争的伤害更为深刻。

孟达泪水止不住流淌,抓着田信手臂“老朽想不明白公上为何要惜身退往岭南不毛之地我关陇儿郎,死无余种矣”

“公上可知,关中今有多少人口”

“男女丁口不足五十万户不满十万”

“算及北地、汉阳、陇西汉、氐、熟羌,堪堪百万而已”

孟达顿足,面色涨红,失声大骂“关中空虚,即将为羌氐所有,亟需公上拨乱反正三万关陇儿郎追随公上出生入死,功勋累累无人能及为何公上能福泽南阳、岭南,却不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