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区分,其实两衙彼此倒也并不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上层大人物或还有一些事权上的纠纷与矛盾,但对中低层的将领与兵长营卒们而言,无非当兵吃粮、建功立业而已。
南衙乃是番上的府兵,每年都要往来奔波,既要种田还要承担宿卫任务,而且在福利方面,是远远比不上北衙。甚至就连一些本来应该入役亲勋翊府的官员子弟们,都往往通过课钱躲避兵役。
眼下虽然圣皇归政、皇嗣监国,但北衙本身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且在这次事变中更加凸显出北门众志成城、军心可用。就算未来皇嗣登基为帝,对于北衙也只会更加看重。
因此如果能够加入北衙,对于南衙这些将领兵长们也是诱惑不小。毕竟在当下这种局面下,谁又能够笃定代王与皇嗣之间必有一争、要对代王敬而远之呢
更何况如今的代王权柄已经不止于禁军之内,整个都畿道的折冲府都要受其节制,能够进行调度的空间自然也大。
且不说目睹这一幕的南衙将领们各自心计,李潼很快便引着薛讷来到北门,直接让他入营接手阎知微的职事。至于任命补授,稍后再办就是了。
如果李昭德从中作梗,那更好,李潼索性直接将薛讷调离禁军体系,安排到他的都畿道大总管府下。
不过李昭德应该不会这么狭隘,其人性格虽有强势一面,但也并非无政治智慧。此前在大业门还给李潼挖坑,现在势位处境不同,对人对事做法当然也要有所调整。
其人是在皇嗣入见圣皇之前被复相,颇有几分临危受命的意思,在圣皇与皇嗣之间立场便不免有些暧昧,甚至都有可能被人目作是圣皇安插在政事堂一个残余的爪牙。
所以眼下的李昭德,是需要一个盟友以确保他接下来一系列的定乱政令得以正常推行。至于这个盟友,当然只能是代王。
如果他不向李潼示好而被别人抢了先,如果被李潼各方面的掣肘挤兑,这个宰相连一个月都做不下去。
南省从来不缺等待上位的人,圣皇跟皇嗣付以重用,结果却跟代王搞得剑拔弩张,这说明的能力是有缺陷的,赶紧滚,换人
李潼此际把薛讷拉拢过来,也是将之当作一个之后与李昭德在一些人事问题上沟通的桥梁,李昭德如果连这一点意味都体会不到,那也就赶紧收拾包袱走人吧。
北衙在昨夜的事变中受到的滋扰虽然并不大,但因为所驻守之处便是大内宫城,人心所感受到的震撼还是不容小觑的,而这些影响又是表面上所看不出来的,所以此前的宿卫安排当然不可再用。
麹崇裕在参加过西上阁会议之后便告退回家,所以李潼眼下就是北衙唯一的老大,因此回到北衙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一份新的宿卫表。凡有隐患,或者不清楚根脚的人,那是统统不能用的。
所以这份新的宿直表,李潼也只是安排忠诚度有把握的人。原本分散在南衙的桓彦范等人,统统编入羽林卫番号内,参与接下来这段时间的宫城宿卫。
他自己的出入安保,则就完交给敢战士们负责。趁着最近这段时间南省仍然没有恢复秩序,秉承着先上车后补票的原则,李潼也给敢战士们安排了一个新的身份,统统编入千骑进行洗白。
讲到忠诚度,当然是这些敢战士们最可信。此前他们隐藏在黑暗中,最为一股非法武装,仍然不离不弃,跟随李潼辗转于两京之间。对于这些心腹旧人,李潼当然要给予回报,给予他们一份认可。
接下来时局中人肯定会对这一次宫变进行细致翻盘,在其中表现悍勇的敢战士们肯定也要被深入研究,已经没有了隐瞒的余地。
与其让人心痒痒的打听试探,不如直接编进自己的嫡系卫队,看敢不敢来直接问我
但其中几个关键成员,如杨显宗之类,李潼暂时还不能给他们一个公开的身份。
起码在抵达西京之前,杨显宗等人还是需要稍作保密,毕竟他们这些敢战士的头领在西京时都不免作为故衣社的管事显迹人前。接下来李潼有关一切都会被放大讨论,这会提前暴露他在西京的相关布置。
至于敢战士们则就有一个最正当的掩饰,那就是跟飞钱业务联系密切的宝利行社护卫成员。
仍在坊间的肃岳军健儿们,李潼也下令召回,正式进入圆璧城驻扎,算是暂时归入北衙序列。
至于大难不死的武懿宗,那就交给南衙去收拾了,总要给监国的皇嗣与执政的宰相们一个刷存在感的机会。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他们仍然不敢手起刀落,那李潼真要啐他们一口了。
当然要把武家所有人都赶尽杀绝那也是不现实的,这无疑会给人造成一种要与武则天彻底划清界限的感觉,就算李潼也不能答应,对他奶奶的权威打击太大,不利于他自己接下来的发展。
该杀谁、不该杀谁,其实李潼也已经打了一个样,武承嗣、武攸宁这种曾经直接干涉国政的,拥有可观的军政权力与影响力的,那自然是干掉没商量。
至于其他武家人,那就看眼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