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
他是一个不喜欢跟人讲道理的人。
以前用尽各种手段,讲尽各种道理,存粹是因为他手里的力量不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各种讲道理,达到自己的目的。
现在不需要了,他手里有足够的力量。
有些话,他很早就跟赵祯讲过了。
就看赵祯如何选择了。
现在已经不是他教赵祯做事的时候了。
赵祯该学会自己做事,自己思考。
赵祯沉思了许久寇季的话,幽幽的道“朕记得四哥曾经说过,不破不立”
王曾听到不破不立四个字,心都在打颤。
他一脸惊恐的盯着赵祯。
“官家,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可用雷霆手段”
赵祯目光落在了王曾身上,低声道“朕也不愿意用雷霆手段,可为了我大宋长治久安,朕不得不用。”
王曾咬着牙准备继续劝解。
寇季轻声咳嗽了一声,“王相,唐太宗只有一个魏征,所以成了千古一帝。若是满朝都是魏征的话,他也成不了千古一帝。
我大宋现在就是满朝的魏征。
虽然绝大多数人没有魏征的品行,做事也掺杂着太多的私心。
可他们对官家,跟魏征差不多。
官家治理江山社稷,那是要伸出手脚的。
如今官家伸手,你们剁手,伸脚,你们剁脚。
你们还让官家如何治理江山社稷
干脆将江山社稷教给你们瞎折腾好了。”
王曾惊怒的瞪着眼,难以置信的盯着寇季。
寇季此话,乃是诛心之语。
若是在一个霸道的帝王治下,寇季说出此话,帝王认可了,王曾大概就趴在地上跪求辞官了。
不然脑袋会搬家。
可惜赵祯不是一个霸道的帝王,他内心深处始终有一处柔软。
秦皇汉武等人,为了达到某些目的,忠良也会诛。
可赵祯不会。
赵祯就像是没听到寇季的话一般,缓缓开口道“朕得问四哥借一个人”
寇季一愣,笑着道“臣府上如今只有刘亨可用。”
赵祯摇头道“朕说的是你的学生。”
寇季好奇的看着赵祯。
赵祯淡然道“渤海府监察使包拯。”
寇季有些意外的道“官家居然会注意到包拯”
赵祯瞥了寇季一眼,有些埋怨的道“朕又不是昏君,似包拯即将入高品的臣子,朕怎么会不注意。”
寇季点点头道“官家既然说包拯是臣子,那就说明包拯是官家的人。官家要用,根本不需要跟臣商量。”
赵祯缓缓道“包拯在渤海府办差办的不错,听说他查案有一手,朕准备让他去苏州,给朕查一查八条人命案。
顺便帮朕丈量一下江宁府的土地,看看有没有巧取豪夺来的。
若是有,依罪论。
朕还会派王德用去一趟江宁府,让他领着镇南军和江宁府府兵在江宁府水域转一转,看看有什么不平事。
又或者意图谋反的人。
还有你的学生韩琦,那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人,朕准备让他去河东走一趟,跟包拯办同样的差事。
顺便让陈尧咨去一趟河东。”
一文一武,一刚一柔。
一个巴掌,一个甜枣。
具体是选甜枣,还是选巴掌,就看当地的豪门大户了。
赵祯是铁了心的觉得,文的不行就用武的。
双管齐下。
赵祯将自己的心思说完了以后,对寇季和王曾道“四哥,王爱卿,此事朕不想听到什么不同的声音。
朝野上下,若是有人为那些豪门大户奔走,就让他们去边陲建功吧。
反正我大宋现在足够大,需要治理的边陲也很大,需要不少能臣干吏。
相信他们到了边陲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赵祯根本不在乎那些只顾着为利益奔走的人去了边陲以后会不会为利益祸害百姓。
如今大宋所有的边陲,都是军民参半。
那些个为利益奔走的官员,若是在边陲上肆意妄为,为了利益祸害百姓。
但先问问当地的将士们答不答应。
寇季和王曾聆听完了赵祯的吩咐以后,就出了资事堂。
一出资事堂,王曾就吹胡子瞪眼的喝骂寇季。
“你个奸佞”
寇季看向了王曾反问道“我怎么奸佞了”
王曾恶狠狠的瞪着寇季喊道“你教唆着官家肆意妄为,还敢说自己不是奸佞。”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我官家肆意妄为,总比你们让官家什么都不做要强吧你们学的是孔孟,又不是老庄,为何要让官家无为而治呢”
王曾怒吼道“胡说八道”
“胡说”
寇季淡然笑着道“从太宗晚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