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
咸阳百姓还未从上次西秦、李唐成阳之战的阴影走出。
关中和平不到两年时间。咸阳便再次发生战乱。
而今略有不同,攻城者为凉陇而来的蜀汉士兵。
守城者为唐军。
更准确点说,是依附李唐朝廷的士族阶层自发性聚拢私兵、佃农参与守城。
一如李唐当初对付薛举一般。
李靖领大军突入关中腹心,咸阳左近时,关中士族阶层终于反应过来。
关中士族阶层本便做好了用对付薛举的相同方法来对付蜀汉集团。
以关中一城一池,不断消耗蜀汉的战争潜力。
作为不代办步骑混同闪击战术的率先倡议者,操作人,李靖如今被挡在了咸阳!
“放!放!放!”
咸阳城百步内,五干弓箭军在其指挥将领的喝令下,将一波波利箭攒射向城头。
因骑兵突进,追求快速,很多攻城设备都不利于携带。
如今能够协助攻城的,唯有弓箭军。
“杀!为王爷,为新政!”
“打下关中,迎王爷入驻长安!”
16受益于新政的凉陇士卒,顺着简易的攻城云梯向上攀爬,眼神执着而坚毅,带着些许狂热,攀爬之际,早已选中了自己的对手。
“倒金汁!“
“滚木!”
守城的士族之人,拼命喝令私兵及佃农,慌乱中将一锅锅金汁从城头倾斜下去。
在金汁泼酒下的瞬间,攀爬在云梯打头的蜀汉士本反应极为迅速的躬身。其后背一呈伞状,如一口大铁锅般,黑漆漆的东西倾斜庇护住所有人。
哗啦!
混合了马粪的金汁浇灌淋洒在“铁锅’上,嗤嗤灼烧的声音响起,便见背负铁锅的士卒后背冒气白烟。
士卒双手紧紧抓着云梯,疼痛中面色潮红,咬牙坚持,为身后的同袍挡住金汁。
纵使金汁通过薄薄的铁盾,早已将其后背肌肤烧熟了。
这名士卒身后背负的铁锅’,亦是铁盾的一种。
匠器营设计出,专门用以克制攻城时,守城敌军的金汁。
此铁盾极其薄,士兵背负攻城亦不会有太大压力。
匠器营能做出这种铁盾,得益于水利重锤的发明,锻造熟铁,几乎达到了后世普通钢材的程度。
延展性得到了极大,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可制作的极为薄,重量不会影响攻城,又不会因为太薄而易折断。
“快!滚木!滚木!”
当守军士族将领注意到金汁失效,立即大吼喝令。
然此就在敌军慌乱搬运滚木之际,蜀汉精锐士卒亦于多处登上攻城点。
“李帅,看来我们半年的训练效果十分明显,士卒攻城动作要领掌握的十分娴熟,步兵操典果然是个好东西。”
八万蜀汉精骑肃立列阵前方,帅旗下,一将领观攻城之况,由衷称赞道。
此将领十分年轻,模样不过十八九岁。
此人便是刘仁轨。
李智云虽未因其历史之名拔苗助长,升迁完全比照军中既有的评功规则。
但对其也并非放任不管,此战便将刘仁轨调于李靖磨下,让其跟随李靖多学些领军本领。
刘仁轨太年轻,还需要不断打磨,才可真正成为一块璞玉。“李帅,听说步兵操典是李帅、万帅、罗帅等人一起编撰。”
“这步兵操典太好用了,李帅兵法造诣太深了,我们只若能够按部就班学会步兵操典上的战术,便可受用一生了。
李靖闻诸将纷纷开口谈论步兵操典,心中不由感叹一声。
虽具体编撰步兵操典,乃他、万宣道、罗士信、宋老生等人合力完成。
然提出此建议的却是其王李智云。
初闻其王步兵操典构想之际,李靖等人皆以为不妥。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此乃兵家历来便早已提出的理论。
便是孙子兵法,亦只可学其神韵,不可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这是每一个领兵将领都知道的事情。
于李靖等人看来,兵无定型,绝不可凭借一部步兵操典来指挥作战。
当初他们是极力反对的。
奈何其王李智云坚持,他们只能按照其思路去编撰此步兵操典。
这部步兵操典主要针对士卒及底层校尉及以下军中将领。
自古以来,便从无人训练士兵如何攀爬云梯,如何在攀爬中规避敌人攻击等等战术要领。
随着主持凉陇军务,渐渐在训练中观摩对士卒及底层将领的战术训练后。
李靖忽而发现,这步兵操典的妙用。
是故眼前这四万大军,乃他亲手主抓训练,此番配合闪击战,便是要亲自观摩实战中的效果。
无疑,效果十分不错,士卒有序配合,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