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王府财物遭哄抢一事,致使三千两百百姓伤亡,官差亦死伤数百,影响极其恶劣,皇上当天就召集了左相、右相以及兵部、礼部和九门提督的人问话,并直接将九门提督革职。
第二天早朝,重点便是商议此事,皇上问话后,刑部尚书先一步出来答话,把一切责任推到了萧王府身上。
财帛动人心,萧王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百姓心中不忿,这才出手相抢,造成死伤无数。
为了证明刑部尚书的话,户部尚书也站了出来,将连夜“核算”出来的萧王府财物数额公布于众。
听到户部尚书报出来的数字,大殿上一片死寂,一个个睁大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尤其是几个武将,更是呆滞了。
“这,这不可能吧”户部尚书报出来的那个数据,比东文十年的国库收入还要多,萧王怎么可能有这么财物
外人不知,他们这些当兵的可是知道,皇上这些年一直苛扣金吾卫的军饷,萧王每年都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去养金吾卫。可就是这样,金吾卫也经常饿着肚子训练,装备也是又老又旧,比起其他驻军,金吾卫除了身上的铠甲外,可以说是寒酸至极。
他们一直以为萧王很穷,为了养金吾卫耗尽了家产,耗尽了这些年的赏赐,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们一巴掌。
“本官一笔笔亲自核算出来的,怎么不可能”户部尚书唬着一张脸,十分不满旁人质疑他的话。
可惜,大部分武将都一根筋,并不懂得看人脸色,“萧王这些年得到的赏赐加起来,怎么也不可能有这么多银子”
“当然没有这么多,萧王的赏赐和俸禄加起来,不到萧王府财物的半成。”户部尚书早有准备,呈上一封折子,“圣上,这是萧王历年赏赐所得,与萧王府财物的对笔,臣已整理成册,请皇上过目。”
“呈上来”皇上黑着一张脸,是人都能看到他的不满与愤怒。
一众大臣低头不敢言语,尤其是几个武将,眼中更是透着迷茫。
萧王在他们心中,一直是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的大将军,他们原以为萧王这次会带兵进城,是被皇上逼的。
毕竟,上次萧王在进京途中遇刺一事还历历在目,萧王不想死必然要先下手为强,可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似乎太想当然了。
太监将折子呈到皇上面前,皇上扫了一眼,怒摔,“好好好亏得朕这么相信他,将三十万兵权交到他手上,从不过问边境一事,却没有想到他是这样回报朕的”
“皇上息怒”文武大臣吓得不行,扑通一声跪下,尤其是武将,一个个吓得瑟瑟发抖。
他们这些人,可都是站在萧王那边的,并且坚定的认为萧王无错,现在要怎么办
萧王虽是皇室宗亲,可也是武将,自古武将手握重兵就会被皇上猜忌,权大功大就会被皇上打压。他们先前看得到的,都是皇上打压萧王、谋害萧王,每每看到都悲从中来,他们似乎能从萧王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
在他们眼中,萧王一心为国、一心为民,忠心耿耿,一生为守护东文而战,为守护百姓而战,这样的人不该受打压,不该死于阴谋算计中,就是要死也要死在战场上。
不需要萧王多言,不需要萧王拉拢,作为武将中的第一人,被皇上如此打压、谋害,他们这些武将自是不会坐视不理。不说上一次萧王出事,他们坚定的站在萧王身侧,就拿这次萧王带兵入城一事来说,他们也是站在萧王那边,为萧王说话。
萧王带兵进城,无疑是造反,皇上为此事寝食难安,暗中下令调兵勤王保驾,可他们却一再劝阻,说萧王此次带兵进城不过是为了自保,绝无造反之意。
毕竟,萧王之前在回京途中遇刺,险些丧命于歹人之手,为了不让旧事重演,带兵回城也无可厚非。
皇上当然是不满意,可后来金吾卫只是停在城外,并没有进城的意思,武将们就更有话说了,不管皇上有多想调兵,他们都不配合。
不怪他们视皇命于无物,实在是皇上的作为让人心寒。他们到现在还记得,萧王一身是血的被人抬进京城;他们到现在还记得,萧王大婚当日,三百死士围攻萧王府而无半人救援;他们到现在还记得,战功赫赫的萧王只能坐在轮椅上;他们到现在还记得,萧王伤重之时皇上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多少武将,杀了多少萧王嫡系。
他们记得,他们都记在心里皇上对付萧王的手段让他们寒了心,也让他们怕了,他们怕没有萧王挡在他们,就轮到他们被皇上清算了。所以,这一次萧王带兵进城,他们一个个都坐视不理,无视皇上的焦虑与不安,不断的在嘴上安慰皇上。
无疑,在皇上与萧王的对峙中,他们站在萧王这边,虽然没有旗帜鲜明的为萧王呐喊,可也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为萧王背书。
在他们心中,萧王是战神,是他们这群武将的神,他们在萧王身上看到了一个武将,为保家卫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身影;他们在萧王上看到了一个忠于东文,却因功高震主而被帝王压迫的身影,他们在萧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