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好林初九后,萧天耀交待朱御医好好照顾林初九,有事告诉亲卫后,这才离开。
依旧是苏茶原来住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了萧天耀办公的场所。让亲卫将需要处理的公文送来后,萧天耀便不紧不慢的处理积压的公务。
大部分的公务,莫清风都私下处理好了,剩下的大部分是莫清风无法处理的,比如皇上给萧天耀的密函。
凡是皇上给萧天耀的密函,无论急缓,莫清风都没有动过,全部锁在木盒里,只等萧天耀回来再处理。
京城与边境两地相隔较远,在萧天耀刻意打压下,消息传播也没有那么灵通,皇上虽然让人时时刻刻盯着萧天耀的动作,可萧天耀真要做了什么,皇上一时半刻也不可能知晓,就算知晓也不可能立即做出决定。
皇上一共给萧天耀写了三封密函,前两封的内容大多是过问与北历的战事,暗示萧天耀该班师回朝了,用词还算客气。
可最后一封,就不那么客气。
算算时间,最后一封密函发出来的时间,应该是萧天耀斩杀帝国三位武神,又与大皇子轩辕挚结怨的事传回了京城。
原本,因为皇帝因重用的武将在阵前通敌卖国而十分被动,可萧天耀与轩辕挚结怨的事一传回京,局面就逆转过来了。
萧天耀在战场上,斩杀帝国武神,挟持轩辕挚的事根本不可能隐瞒。消息一经确实,东文朝野上下齐声道萧王废了。
萧天耀得罪国大皇子,挑衅帝国尊严是不争的事实,到时候帝国就算是为了面子,也不可能放过萧天耀。
依帝国霸道的作风,必然会把萧天耀带回中央帝国处理。而在东文威风凛凛,手握大权的亲王,到了帝国恐怕连个普通的世家公子都不如。到时候萧天耀就是能平安从帝国回来,人也废了。
那些混迹朝堂的大臣们,最是懂得看风向,见萧天耀一再得罪中央帝国,原本保持中立,不掺和萧天耀与皇上之争的大臣,立刻站在道德至高点,指责萧天耀征战北历,是劳民伤财,是不顾四国和平,是好大喜功,是野蛮粗鄙。
总之,萧王攻打北历是不对的,打赢了迟迟不回来,那就更不对了。
北历早就投降了,萧王却囤着兵马在边境,迟迟不肯回京,萧王这是想要做什么
造反吗
有些聪明的做得隐晦,而有些愚笨的就做得十分直接,甚至太子与几个皇子也跳出来凑了一把热闹,大有联手瓜分萧天耀势力的打算。
种种迹象都表明,在京城的那些人都不看好萧天耀,明朝堂的风向已倒向了皇上,萧天耀的嫡系官员,在朝廷上被排挤的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的情况下,皇上对萧天耀自然也不会小心翼翼了,最后一封密函用词也就没有以往的客气与谨慎,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帝王的霸气。
密函上,皇上除了问责萧天耀此次出征时的失误,还强硬的要求萧天耀,必须在一个月内回京,在大殿上当着百官的面,为他所错的罪陈情,证明自己的清白。
要是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那就只能依律法办了。天子犯法都要与庶民同罪,萧天耀还不是天子,他犯法又怎么能逍遥法外
至于边境的士兵与萧天耀的金吾卫
这个不用担心,自然会有人来接手。这世间会领兵的人并不只有萧天耀一个,偌大的东文,还找不出一个人来接手萧天耀手中的兵马吗
一个不行那不两个,两个不行那就十个。难不成没有萧天耀,东文就要灭国吗
显然,不管是朝臣还是皇上,在看到萧天耀得罪中央帝国后,都认为萧天耀废了,所以踩起来毫无压力。
“哼可笑。”将最后一封密函看完,萧天耀随手就丢在一旁,完全没有理会的意思。
皇上这几年做事越发的没有章法,想必是斗了这么多年,仍旧没有把他斗倒,所以心急了。
而人一急就容易出错,也容易被眼前的利益蒙蔽。皇上和他斗了这么多年,居然还不知他萧天耀是怎样的人
他会像愣头青一样,毫无准备就挑衅中央帝国吗
简真是愚不可及。
除去皇上的圣旨外,还有几分朝廷的公文。无外乎就是他们要的粮草、兵器、衣服通通没用。还有就是几份公文的誊写本,上面全是状告军中将士欺男霸女、草菅人命,强抢民女。
萧天耀为人一向严肃,平时并不爱笑,可看到公文上所写的内容,却忍不住露出一抹嘲讽的笑。
他手下的兵他知道,偶尔占百姓一点便宜,拿点吃喝,追鸡赶鸭他是相信的,可欺男霸女,草菅人命,强抢民女,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军中有军妓,数量还不少,虽不能满足将士们所需,但是这些人也不会出去强抢民女。不是不敢,而是根本没有机会。
他手下的兵一向管得严,根本没有机会单独外出。京城那些人罗织罪名,真的是一点也不走心。
莫清风也是,这样的公文也留给他看,直接丢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