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四章 后机身修改量很大(1 / 2)

想起历史,秦观就有一种唏嘘不已的感慨,历史上,歼八和rb199,那就是擦肩而过啊。

当年,汉国因为技术水平低,没有先进的飞机,被迫在歼七的基础上搞出来了双发大改的歼八截击机,但是,技术水平依旧很低,没有太大的优势。

等到了八十年代,西方敞开了大门,去西方一看,才知道己方究竟有多么的落后,所以,这个时候,汉国就开始向西方靠拢了,希望可以靠着引进西方的技术来发展己方的飞机。

他们也看上了rb199,西方推销用rb199来给歼七换发动机,而6601所也计划用rb199来换歼八的发动机。

但是,就在这时,歼轰七的项目却突然泄露出去了,西方一听说汉国在研制这种歼击轰炸机,顿时就谨慎起来。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西方不会真心希望汉国强大,哪怕是让汉国拥有先进的战斗机,也不会让汉国拥有轰炸机的,毕竟轰炸机的攻击能力可能会给西方带来威胁。

西方认为汉国购买rb199,是打算给歼轰七用的,这下就尴尬了,当时的歼八是个保密项目,西方不知道,6601所有苦难言,最终,西方关上了大门,歼八就没了换发动机的指望。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引进了雄猫战机之后,歼八项目就不再保密了,成为了对外军售的项目,这种情况下,把歼八换装国际一流发动机,再推向国际市场,那也是很正常的了。

6601所在自负盈亏之后,也倒是痛定思痛,不仅仅给歼八2换了电传操作,居然也完成了新发动机的匹配。

现在,秦观站到了歼八的后机身部位,可以看到已经有明显的变化了。

以前的歼八,采用的是引射机尾罩。

装上加力的喷气发动机使人类进入了超音速飞行时代。由于飞机超音速飞行时的净压作用,发动机的排气压力增加,导致喷管的落压比(发动机排气流在喷口截面的压力与环境压力之比)也随之增加,达到15—20,甚至更高。

这时,喷管出口的排气流是在极度欠膨胀的条件下工作的,以至推力损失高达百分之几十!为了“回收”这部分推力,发动机设计师们在主喷管的出口处加了一个外套管或称引射罩,相当于在百褶裙的外部又加了一个筒裙,这就是引射喷管。

引射喷管使发动机在原来主喷管收缩端即节流截面的后方新增加了一个引射器的出口截面。这样,主气流在离开发动机或飞机以前,又引进了一股或数股新的流量,致使总的排气流量增加。而且,这种结构的喷管允许气流继续膨胀,进一步增大了排气速度,使发动机的推力加大。

但是,这都是理论上的,甚至理论上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公式可以描述,大部分都来自于飞机的实验。

而歼八采用的引射机尾罩不仅重量非常大,而且实际上并不能起到引射机尾罩的作用,只会白白损失推力。

这种设计在上世纪40、5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但实际上除了极为个别的状态,引射机尾罩的性能状态根本上就无法计算,只能非常勉强的依靠试验结果进行推定。

以前的歼八,设计的时候其实是摸石头过河,几乎就是从歼七上过来的,这样自然有很多的缺陷。

现在,换装了rb199发动机之后,这个累赘的引射机尾罩就被去掉了,因为三代的发动机,都是自己带着尾喷管的,这种尾喷管更先进,都属于收扩式喷管。

收扩式喷管,可看成是两个小端连在一起的“双百褶裙”,它使喷管流道先缩小再扩大,允许气流在喉道处达到音速后进一步加速变成超音速流。由于这种喷管在收缩段末端截面(喉道)和扩张段出口截面(排气口)都可调,因此既具有良好的亚跨音速性能又有极佳的超音速性能。

歼八终于拆掉了引射机尾罩,让秦观感觉到一阵的欣喜,他当然知道,这东西肯定是要拆掉的,只不过后世要到了九十年代了。

毕竟这种设计上的预期收益,其实是设计师过往经验和主观推测混合作用的结果,缺乏严谨的科学和工程依据。熊国在后来做了很多对旧机型的改造和对比试飞工作,其中涉及到引射机尾罩的试验证明,这东西并没有什么用。

所以,在后世到了值九十年代,随着和熊国关系的缓和,熊国的专家以技术援助的形式,被用在了歼八系列机尾设计的修改上。

这样,机尾被大改了,除了这个尾喷管之外,就是那个让人诟病的尾尖了。

可以说,现在这一改造,歼八的后机身就已经是大变样了,至于前面,则没有太大的改变。

机头还是同样的,座舱的三片式风挡,后面的背脊很高,飞行员没有任何的后向视野,它依旧是一个地道的二代机的样子了。

“秦总,我们把这款飞机改得如何?”顾总向秦观问到。

秦观点点头:“后面的修改还不错,如果发动机和进气道能够匹配好的话,性能应该会有很大的提升。”

这话一出,顾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