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棘手的问题(1 / 2)

赵牧之所以面色难看,是因为路两边的百姓,按道理来说生活在巴蜀之地的百姓,因为巴蜀之地的产出极为的丰富,故而真正说起来应该是大秦治下生活最好的百姓。

可是此刻,这些百姓面色枯黄,看到秦人不要说敬意,便是连畏惧都没有,反而更多的是仇恨,这种仇恨之火汇聚着,嬴政有理由相信。

不需要多长时间,只要是有人振臂一呼,这些人便是会揭竿而起!

无岁不征导致的就是巴蜀之地的粮食几乎是收成一茬就是会被大秦刮走一茬,这样下去,异地处之,扪心自问,就算是他嬴政,恐怕等到活不下去那一天,也是不会畏惧什么秦律的。

反正都是,造反总比饿死要强。

“看来形势比我们预料的要糟糕,怪不得连吕不韦都是有些不太愿意大王再出兵了。”焱妃开口道。

嬴政亦是点头。

一路无话,嬴政到了郡守府,侍卫团立刻接管了整个郡守府的安全保卫工作。

嬴政没有休息,让许虎将整个巴蜀之地的粮食收成的亩产量等各种数据都是找来给他,他要看一看,并且是想办法进行补救,大秦抽取的赋税很多。

可以说是七国当中最多的,如果单纯从富裕程度上来说齐国是最富的,打个比方,秦国十成收成要收走五成六成,但是齐国十成收成只收走一成。

故而齐国百姓的日子非常好过,但齐国的国家依旧很富有,主要因为的就是盐,当年管仲给齐国定下了各种策略,至今管用,齐国的盐销往六国,为自己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用今天的话说齐国是一个出口大国,而且出口的还是其他国家必须的东西。

整个秦楚燕韩赵魏都是他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按道理,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应该是齐国,但结果齐国却是六国唯一一个不战而降的。

尉墨将二十名侍卫亲自下葬之后,便是来到了郡守府,拜见嬴政。

嬴政让他坐下,询问道:“目前巴蜀两地百姓的生活究竟是到了什么地步?”

尉墨没有想到嬴政一开头询问的竟然不是刺杀的事情,他虽然发愣,但这位老大人还是将自己知道的都是说了出来,言语之中对于大秦无岁不征也是有了一丝不满。

以前他是武将,最喜欢的便是打仗,可是后来转为郡守之后,了解的越多,便是发现战争的可怕。

秦关中之地并不富裕,巴蜀几乎成为了整个大秦征战的后勤粮仓,尤其是昭襄王时代,甚至于赵国进行过大决战,虽然胜利了,但秦国的积累也可以说是消耗了干净。

后世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这句话放到古代也适用。

巴蜀两地的百姓现在已经是有很多吃不上饭了,甚至于开始想办法变成别人的奴仆,以此活命,土地兼并已经是初见矛头。

秦国二世而亡,不单单是因为秦律酷烈,赵高弄权。军功爵制度一个最大的缺点也是有着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土地。

天朝人自古便是注重乡土,军功爵制度便是以战功换取土地。

可是关中人,愿意要的肯定是关中的土地,换到别处的土地,这些士卒并不想要。秦末,赵佗麾下五十万大军之所以不来帮助大秦,也有说法便是因为这五十万大军的士卒对于大秦有怨恨。

打个比方,你打仗,立了战功,你是北京人,想要北京的房子,但是北京的房子已经是在历次战争之中分完了,怎么办,上面给你分了一套远在深山老林的房子。

那个时代,岭南就是一个恶劣的没有人愿意待的地方,可想而知,死伤无数方才打下岭南的秦军对于大秦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更何况他们的家人还不在身边。

这些都是问题,嬴政不由的有些头疼。

现而今他不是秦王,自然不可能改变大秦的税收策略,而且就算是轻徭薄赋,其实也有限度,因为嬴政要统一六国,就注定不可能是轻徭薄赋太多,不然是自毁根基。

尉墨说完便是沉默不语。

嬴政思索着既然无法轻徭薄赋,就只有开源,也就是提高粮食产量,十成收了五成,百姓受不了,那如果二十成收五成,赋税没有减轻,但是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怪不得系统会让自己来到巴蜀,看来巴蜀已经成为了一个火药桶。

而想要提高粮食产量,来自后市的嬴政虽然不是精通农活,却也知道一个最常见的办法,那就是怄粪,来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时改进耕地所用的梨。

还有耕牛的问题,可以大大提升人们耕种土地的面积,这个时代,耕地还是有不少的。

需要人们去开荒。

除此之外,嬴政打算现在就开始开凿郑国渠,他不能够等到郑国被han国派来,而是打算让罗网想办法将郑国送来,先让关中的产量提升上去,也能够是减轻巴蜀的压力。

大秦不能够是将所有的压力都是放在大秦上面。

接着,还有许多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