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本官就有一个疑问了。”
长孙钰话音一顿,饶有兴致的扫视了一遍朝堂,看着所有人瞩目的目光,这才施施然道开口。
“既然诸位大人都是凭陛下惜才和恩赐入朝为官的,那为何独独本官非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还得拿出实质的功劳,还得百官认可?如果依照王大人的意思,立功为职,不立功为过,那么,百官呢?”
“嘶!”
朝堂之上的大臣都深吸一口气,眼皮狂跳,再也不能安然端坐。随意顺着长孙钰的话一想,那都是细思恐极啊。
原本还以为长孙钰再次提出那个论功的问题只是在敲大大臣而已,没想到居然是挖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坑,而且在这时候用上了。
这个问题,谁能答,谁敢答。
尤其当这种论述已经被皇帝采纳,并且引以为用的时候,谁还敢拿以前在隋朝或者李渊手下的功劳来李二的面前讨赏。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是个人都懂,尤其是面对李二这种开拓之君,永远不要谈资历。因为他永远不看你的资历,只看你的能力。
所有都还活在梦里的大臣撇了一眼龍椅上两眼放光的李二,才满头冷汗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吊在一根细绳上的蚂蚱,如果再不好好的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么他们中间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被李二毫不留情的取代。
情面,除了天策上将府的,谈何情面?
这时,他们看向长孙钰的目光,已经变得异常忌惮。区区岁的孩子,已经在短短的两天里,将他们身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积累的所有光环打的烟消云散。将所有人都拖回了一个起跑线上。
如此一来,大家都得在朝堂之上“真刀真枪”的拼杀,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如此,谁还敢轻视这个区区岁的雉儿
但是这会,谁都无法挽回过去那个讲情分的李二了,在长孙钰上朝的这两天,他们的试探已经迅速的消磨了李二的绝大部分耐性。这是王珪,也是他们自己做的孽。
“王大人怎么不答?”
“老夫无话可说,只是愧对陛下的恩赐,愧对这个窃居的谏议大夫之职,还请陛下恩准微臣告老还乡。”王珪苦笑着跪地。
“哼哼,又想这么轻易的走了?王大人真是好气节啊,说不过就跑嘛。对,你们的确该跑,满朝文武,共同看一个雉儿的笑话。真有脸面,因为你们见不得一个十三岁的雉儿,与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大官享受一样的待遇,你们见不得有人比你们优秀。”
“真论起来,本官才学不逊百官任何一人,不服可辩。论家室,本官之显赫岂会落于后。论功劳,本官立的也是一等一的大功。便是如此,本官当一个区区的御史中丞,也要被百般刁难。这种双重标准,就是王大人,就是百官的气量?呵,本官还是那句,当真羞于尔等为伍。”
杠精值+
百官面色羞燥,然面对长孙钰这掷地有声的斥责,他们张了张嘴,终于还是闭上了。
“王大人,现在我参你嫉贤妒能,捏造是非之过,你可认罪?”长孙钰喷也喷过了,云淡风轻的问到。
“老夫认罪。”
“陛下,臣再请参百官嫉贤妒能,尸位素餐之罪。”
杠精值+
李二眉头抽抽,看着百官低着头,又是感叹又是无奈的问到:“那你说,朕这文武百官都被你参了,朕要如何处罚他们啊?”
“罚俸三月,暂且留职,以观后效。”
“准奏。”
“臣等,谢陛下圣恩。”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齐齐作揖,都劫后余生般的松了口气。虽然后面回想皇帝不可能真的重罚百官,却也冒了一身大汗。
“臣还得参陛下一本阻碍圣听,识人不明之罪。”
现在,百官都被参奏了一遍,再看长孙钰参奏皇帝,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朕准了,朕该如何自罚呀。”
“请陛下在宫中戒斋一日。”
“好,朕就戒斋这一日。好了,此间事了,且回各自坐次上。诸位爱卿,继续上奏。”李二也不想和长孙钰争辩了,那是犯傻。赶紧恢复早朝才是正道。
六部之人擦了擦汗,依次出来上奏奏本,朝议这才继续。
但是,不论朝议进行的多么激烈,大家的注意力,大多时候,还是放在了那闭目养神的年轻身影上,经此一次,朝堂之上,还有谁敢轻慢这位十三岁的小御史。
&bp;&bp;&bp;&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