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到了关键的时刻,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而此刻的柳淳,也是欣欣然看着徐增寿送来的消息。
柳淳非常欣慰,他忍不住搓着手,假如能顺理成章,那就太好了。
“媳妇,你知道不陛下召燕王进京了”
没错
就是已经发生很久的老皇历了。
通信落后,实在是害死个人。
朱元璋下旨让朱棣进京,徐增寿立刻给柳淳送了信,信使八百里加急。不计代价,往云南赶。
等柳淳拿到消息的时候,那边朱棣都进京好几天了,所谓祥瑞麒麟的事情,还在路上呢,也不知道多久之后,才能送到柳淳的手里。
没法子,这时代就是如此,要是能有个电话该多好啊哪怕有线的也行啊没有电话,电报也能凑合,不然传递消息实在是太慢了。
“我打算开一门新的课程”
“好啊好啊”
朱高燧喜滋滋道“先生,你教给我就好了,弟子一定发扬光大的。”
柳淳瞧了瞧他,这小子贼兮兮的,一副小狐狸的样子,让柳淳很不满意。
“不行,你不是做学问的人,耐不住性子我需要的是能潜心研究,能发明出无数有用东西的科学家你小子,就是个玩主,差得太远了”
朱高燧满不在乎,“师父,你瞧不起我没关系,可问题是那俩货也不可靠啊我大哥就不用说了,连来都没来,还留在北平呢我二哥他野心勃勃的,我估计啊,假如我爹真的有希望当上储君,继承大明江山,他就会跟老大争太子之位。弟子虽然不才,但我老实,乖巧,懂事最能传承师父衣钵了”
柳淳用眼皮夹了朱高燧一下,“说你是小狐狸都委屈了,你现在是个老狐狸”
朱高燧陪笑道“还不都是师父教得好”
“别贫嘴了,走,去你二哥那儿,把消息告诉他。”
柳淳带着朱高燧到了朱高煦的军营,这小子的确喜欢打仗,这段时间一直在汤昭在一起,不但学习兵法,还亲自指挥了几场战斗,打得还算不错,汤昭都夸奖他了。
“二哥,咱父王进京了。”
“哦”朱高煦不咸不淡回了一句,眼睛还盯着眼前的沙盘,在他手里,有红色和绿色两种小旗。
朱高燧见他出神,以为还没听清,又凑近道“咱爹被皇祖父招进京城了没准咱爹会高升一步呢你知道不”
朱高煦总算转头,轻蔑一笑,“这都是上天注定的事情,有什么好惊讶的。”
“上天注定你,你怎么知道的”朱高燧吃惊问道。
朱高煦冲着柳淳一笑,“先生站在父王这边,那就是天命所归啊”
一句话,朱高燧差点吐了,他盯着二哥,很认真道“我要是能打得过你,早把你揍趴下了拍马屁也不能太无耻啊”
朱高煦直接把三弟推到一边凉快去了。
他强忍着激动,走到了柳淳的面前,一开口就咧嘴笑了敢情刚才的冷静,都是装出来的
“先生,你说我爹会不会如愿以偿”
“难说”
柳淳回答很干脆,他走到了沙盘前面,沉声道“你不是喜欢打仗吗打仗讲究知己知彼,那我们不妨就推演一下,看看燕王的胜算如何”
朱高煦欣然点头,“这个办法好”朱高燧也凑了过来,师徒三个,很快就展开了推演毫无疑问,这一次,朱棣手上多了许多好牌。
其中第一张大牌就是朱元璋的青睐,毫无疑问,皇帝陛下已经有心立朱棣为太子了。
其二呢,那就是变法派文臣的支持。
要知道在历史上,朱棣一直没有得到文官的支持,哪怕当了皇帝之后,整个文官体系宁可站在朱高炽的身后,也不愿意完全听命朱棣。
永乐大帝醉心对外用兵,于内政一道,建树并没有朱元璋那么大,或许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至于第三张牌,那就是勋贵的支持。经过王弼一案,诸位国公对东宫彻底失望,转向的意味非常明白。
从这三张大牌来看,朱棣几乎是必胜无疑。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朱允炆也多了一张牌而且也是王炸级别的
“燕王殿下支持了变法,那么反对变法的文官士绅,就会成为东宫最大的支持者。偏偏江南又是这批人的大本营,在诸位国公隐退,勋贵缺少领军人物的情况下,文官把持朝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要忘了,大明还是以礼法治国,陛下想要易储,不得不顾及这些文官的意见,要在宗法清理上说得过去。”
柳淳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朱元璋的确太老了,还有没有精力完成易储的大业,谁也不清楚。
朱高煦看着沙盘上双方的力量对比,他突然哼了一声,“士绅,士绅若是我父登基,必定扫平士绅”
朱高燧哼了一声,不屑道“还以为你有多大的魄力呢光是废了士绅就行了士大夫呢文官呢理学读书人呢这帮家伙就不讨厌了要我说啊,咱们应该把孔老夫子从文庙请出来汉武帝能罢黜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