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荀子的心灵达到了“安”之境界。
秦至庸在荀子的身上,学到了许多的东西,可惜,心境这东西,真的学不来。哪怕眼前有个榜样在,秦至庸都模仿不来。
荀子没有功利心,只是单纯地喜欢学问和教书育人,他的心灵非常纯粹,不含一丝杂质。
荀子已经看破了生死和名利。
“性命于我如草芥,钱财于我如浮云。”就是目前荀子的心理状态。
这才是真正的无欲则刚
秦至庸的心理状态,其实和荀子非常相似,可惜他没有能看破生死。
就差了那么一点。
怕死,就不断想要打破寿命的极限,获得长生,对于提升心灵境界来说,是一种弊端和束缚。
能活得越久,就越是怕死。越怕死就越是追求长生。这是一个死循环。
荀子已经七十岁,人到七十古来稀,没有追求长生,不怕死。
心无恐惧,就会获得安宁。
荀子没有刻意修炼心境,可是他只是专研学问,心境就不知不觉到了儒家的“安”之境界。
秦至庸站在荀子的跟前,施礼,略微恭敬地说道“老师。”
荀子放下毛笔,抬头望着秦至庸,笑着说道“你的那田地侍弄完了”
秦至庸点头道“草已经锄完。到了秋天,把庄稼收割了,就能给老师您熬粥喝。”
荀子说道“你提倡的知行合一,是至理啊。并且你也做到了。你那几个师兄,心境上都不如你。你能放下身段去种田,把庄稼种好,李斯和韩非未必就能做到。”
秦至庸说道“学生并未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生知道,只要看破了生死,做到心无恐惧,不怕死,心灵境界就能达到安之境界。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荀子哈哈一笑“你啊,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至庸,齐王想要在稷下学宫选几个人,和使团一起去出使赵国。老夫就推荐了你。据说,赵国出了一位项少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奇人。你可愿意走一趟赵国”
荀子是赵国人,他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回赵国去看一看了。
秦至庸抱拳道“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