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据理力争也没有用,华夏代表团还是很难保住胶州湾的利益,这一点李子浩是心知肚明的,另外还有二十一条的影响也在里面,袁大头虽然死了,但日方在华夏的利益还在。
沿途的铁路线,李子浩看到了太多的外国人,现在还不是他插手北洋政局的时候,年轻虽然是个优势,但在某些时候,也容易让人诟病,毕竟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到了石家庄,吴佩孚就来了接收军火了,他看重的还是那五十门山炮和马克沁重机枪,特别是山炮,对于各系军阀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现在华夏没有自己生产火炮的能力,全部都依赖进口。
这批法制山炮做工精良,都是上等的好货。
张霖也回来了,他已经在这里等了一天了,主要是东欧的局势变得乱了起来,高尔察克被击败了,放弃了和胡琏的合作,准备撤到远东去,这代表了着胡琏将失去最为可靠的盟友。
东洋武官伊达千早的任务就是影响李子浩,让他改变对东洋帝国的态度,另外就是陪同李子浩去西伯利亚和东欧,不止是东洋人,其他各国对于沙俄帝国的黄金也是垂涎三尺。
这次黄金即使对于苏俄政权也是无比重要的,是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
现在已经开春了,但一到蒙古草原,气温就遽然降低起来。
漫长的旅途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中途还有苏俄游击队的袭扰,好在不算很严重,因为这里还是俄占区。
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是一条横贯东欧和远东的生命大动脉,对于这个国家,有着重大的意义,无论是军事还是民生。
在新西伯利亚的时候,李子浩终于配上了白俄的逃难群了,不是一般的多,跟随高尔察克的军队有50多万人,还伴随着接近80万反对布尔什维克、留恋沙皇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侣及修女等占了三分之一万。
此外,贵妇人和她们的孩子共有二十多万人。
沿途都是冻僵和饿死的白俄难民,没有足够的粮食和燃料,估计这些人到了远东地区,也剩不下几个人了。
“TMD,胡琏在搞什么,怎么是在替这些白俄挡枪呢?”要不是李子浩的军队在抵抗苏俄红军,这会高尔察克估计都成为苏俄红军的阶下囚了,李子浩发现自己回趟家,苏俄政权就跟开了外挂一样,把白卫军吊着打。
“大哥,现在怎么办?咱们是跟他们一起去远东,还是继续在打下去?”
“不着急,先联系洋人,不列颠还有法兰西还有花旗国,另外捷克军团也可以拉拢一下,那批黄金我看上了,谁敢动我的黄金,我就弄死他们,把千早武官叫来,问问她,东洋那边现在是什么态度。”
虽然不喜欢东洋,但李子浩还是需要各个列强国家的支持。
为了镇压苏俄的革命,各国即使是同床异梦,也在躺在一块睡觉。
高尔察克的失败,导致了胡琏的北洋军很难继续坚持下去,伏龙芝现在已经担任哈克斯斯坦的军事委员长,调集了五十万红军,准备跟他决战了。
两人的区别在于胡琏的北洋军实力强劲,但缺乏人员和装备补给,只能越打越弱。
就跟项羽差不多,很容易赢着赢着就输了。
苏俄政权控制了东欧的精华地区,有了工业的话,枪炮子弹源源远不断,而且解散的前沙俄军队,也被苏俄开始动员起来了。
“给他发报,暂时放弃那边的,先把部队调回来,咱们把高尔察克的军队给吃了,再做下一步的打算,要是东欧待不了,咱们就去回去,有了兵和钱,随便都可以去哪里打下一块地盘。”
“不是不是,大帅,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本来反苏势力就一盘散沙,李子浩还对自己人下手。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心不够狠又怎么发展,反正都是老毛子,杀起来不同手软。”
接到李子浩的命令,胡琏感觉自己看不懂大帅的心思,其实跟苏军死磕也未必会输,不管是苏军还是俄军,战术水平都非常差,还在成长的阶段,别看他们人多,但战斗力未必能有多强。
苏军并没有死死的咬着北洋军不放,伏龙芝还巴不得胡琏赶紧滚蛋,这个对手太难缠了,他才有空去剿灭那些反动势力。
胡琏的部队不同于高尔察克,因为没有平民的跟随,行动非常迅速,虽然因为缺乏火车皮,而导致部队只能步行潜心,但也很快就往西伯利亚这边撤退,这是李子浩的命令。
胡琏必须服从李子浩的命令,因为部队的补给只能依靠李子浩的系统才可以补充。
几十万的兵马,人吃马嚼不是开玩笑的,日后的奉系军队有三十万人,也是靠偌大又富裕的东三省才养得起那么多人。
毕竟东北历来就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说法,物资非常丰富。
可以说没有东三省,小东洋根本没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能力。
相比贫瘠的东洋本土,东三省地大物博,土地广阔肥沃,而且环境还非常的优美,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