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
“殿下,此行结果如何,那少年奇才,可愿入我们天策上将府?”
李世民一回王府,坐还没有坐定,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谋臣武将们就围了上来。
毕竟,那少年威望无双,关系他们的秦王和太子争储的胜负,他们没有理由不关心。
“奇怪,真是奇怪啊~~”
李世民却没有回答,坐下来喃喃自语,一脸的困惑不解。
左右的属下们彼此看一眼,眼神无不好奇。
“殿下,什么奇怪啊,那李郎莫不是投靠了东宫?”性急的尉迟恭迫不及待问道。
李世民灌了一口茶,深吸过几口气后,才极力的平伏下了心情。
然后,他就把在李昭府中发生的一切,把李昭如何同时拒绝了他跟太子的经过,原原本本的道了出来。
鸦雀无声。
秦王府这些当世豪杰们,都瞪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什么匪夷所思的故事,无不震惊困惑。
他们原本以为,李世民那次诸子乡的造访,虽然没能请出李昭,却给那少年奇才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少年有极大的可能依附到秦王府麾下。
结果却令他们不光是震惊,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那少年,既没有依附秦王,也没有依附太子!
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既然选择出山,入朝为官,却又同时得罪了太子和秦王,他是怎么想的?
死一般的静寂后,秦王府炸开了锅,各种惊奇费解的议论响起。
“本王原以为,他只是一个性情有些孤傲的少年奇才,没想到他的城府竟然如此捉磨不透,李昭啊李昭,你到底想干什么呢?”
李世民喃喃自语,眉宇间的困惑好奇,越来越浓重。
……
皇宫,含风殿。
李渊还沉浸在为大唐请出一员擎天之柱的喜悦之中,难得兴致不错,还提笔练起了字。
“陛下,这李昭确实是一个奇才,只是臣以为,陛下辛辛苦苦把他请出山来,若是被太子和秦王拉拢去了,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身边陪侍的老臣裴寂,表情凝重的低声提醒。
叭嗒!
李渊身形一震,手一抖,手中墨笔脱手跌落。
“朕只想这李昭是旷世奇才,可为我大唐擎天之柱,才去把他请出山,当真是疏忽了,这下可有些棘手了……”
李渊击打着案几,如此自怨自艾,额头竟是浸出了一层冷汗。
他是求贤心切,忘了这大唐的朝廷文武大臣们,早就被他的两个儿子瓜分干净,只有区区数人能够置身于党争之外。
而在他的努力下,太子和秦王的势力,目前至少还处于相当的地步,双方谁也不敢僭越。
可现在,李昭出现了。
以此子泽福苍生的威望,无论投到东宫还是秦王府麾下,都将彻底打破朝中权力的天平。
介时,得到李昭的那一方,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实在是无法预料。
就在李渊懊悔之时,萧瑀却兴冲冲的赶来了含风殿,连仪态也顾不上,一路小跑,叫着:“陛下,意外之喜,意外之喜啊!”
“何喜之有?”李渊奇道。
“陛下,适才太子和秦王亲自登门去拜访那李郎,明显想要拉拢,那李郎竟断然拒绝,宣称他只为大唐而战!”
萧瑀喜不自胜,激动的如此道来。
“什么?你说什么?”
李渊大喜过望,焦虑自责的表情,刹那间为无尽的狂喜取代,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陛下啊,那李郎既没有依附太子,也没有投靠秦王!”萧瑀激动的重复了一遍。
李渊一跃而起,这意外的惊喜,令他激动到心情澎湃,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眼眶中都盈起了热泪。
那少年奇才,竟拒绝了太子和秦王的邀请,选择忠于大唐,置身于党争之外!
这正是李渊梦寐以求的结果。
如果,朝中所有的臣子们,都能像李昭一样,他还会苦恼两个儿子的党争吗。
“没想到啊,满朝的文臣武将,竟无几人风骨能及得上一个乡野出身的少年郎,不成想上天能赐了这么一位奇人给我李渊,当真是天佑我大唐啊……”
李渊啧啧感慨,唏嘘不已。
殿中的几位老臣,同样是惊喜万分,对李昭愈加刮目相看。
“陛下,这李郎不参与党争,当真是陛下之福,老臣以为,陛下何不趁势扶持这李郎,或许能让他制衡太子和秦王。”
裴寂颇有智谋,当即向李渊提出了建议。
李渊重重点头,欣然道:“拟旨,明日朝堂上,朕要策封李昭为冠军侯,神策上将!”
PS:还差一点鲜花就冲上四千啦,大家投点吧,评价票涨的也有点慢啊,同求,多谢大家呵护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