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位于九江郡的西南,然放眼整个淮南,合肥则是位于其中心。曹植一行从寿春出发,赶往合肥也就两天功夫。
合肥虽然还是一个县,但不是完全没有人知道它的重要性。司马迁就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合肥受南北潮,皮草、炮、
木输会也。”而合肥此城的命名,主要是其位于淝水之侧。
不过现在的淝水与后世的不同,后世中淝水有两段,其中一段是现在那流经寿春,进入淮河的淝水。而另外一段,则是现在与巢湖贯通,接濡须水而后入长江的施水。
在后世,现在的淝水又被称之为东淝水,而施水则改名南淝水。
而现在的合肥城,就立在施水的南岸地带。如果南方的水军想从施水进入淝水,那么必须夺下合肥,可见合肥的重要性。
曹植一行来到合肥城上,看着城外那奔腾向南流淌的施水,脸上都露出凝重之色。
很快,蒋济便带着几个汉子赶到来城头上,当先向曹植拱手道“刺史大人,济已经将附近的船夫带来了”
蒋济身后那几名汉子听得蒋济的称呼,脸露激动之色,对曹植抱拳道“草民见过刺史大人”现在曹植在淮南名声极为响亮,百姓们都对他感激得很。
曹植见状,连连摆手道“不必多礼。”顿了一下,曹植便和声问道“刺史想向诸位了解一下,施水大约有多深,可行多大的船”
那几名汉子互相看了几眼,为首一人才答道“施水各段水深不一,汛期和枯水期牢不同。然汛期最浅的那段,亦有一丈深。人在施水附近生活了十多年,见过最大的船是艨艟。”听到艨艟,后面众人都露出慎重的神色。这时代的水战艨艟可以是最主力的舰船。一般能走艨艟的河道,就等于是水军的可进攻地域了。
因此众人凝重之余,同时也暗暗佩服,曹植有先见之明。
又听了几名汉子对施水的判断曹植对蒋济道“子通,你且去将几位所记下。”
“诺”
眼见蒋济带着那些汉半离开,司马孚便凝声对曹植道“四公子,合肥乃是咽喉之地,以如今县的防御,不足以抵挡北上的大军。孚以为,当立即扩建合肥”
曹植闻言目光落到相投之后很少发言的徐庶身上道“元直先生以为如何”
见曹植开口相询,徐庶终于道“合肥确实是扼守咽喉之地,以此城确实不足以扼守此要害。不过,某不建议在此城的基础上扩建”
曹植听得,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问道“先生此话何解”
徐庶伸手指了指四周由于在城头上,视野开阔,徐庶一指,附近的环境都尽收眼底。只听见徐庶道“四公子且看,如今的合肥城位于施水北岸,而县城所选之地,则处于低洼。若某是敌军只需轻兵绕至上游,蓄水数天以决之,合肥必破”听到这话,司马孚、韩浩等人脸色齐变,只有刘晔淡淡地点了点头。曹植听到之后也是大惊,虽然在汉末三国时期曹家与孙权争锋,并没有决堤淹合肥。但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粱朝将领韦睿确实就用过决堤之策,攻破合肥。故此,徐庶所点出的这个问题曹植便知道他不是胡言。
这一下,让曹植心中暗喜。除却能看出现在合肥县城存在的重大缺陷之外,还能证明徐庶真的肯为他所用了。
大喜之余,曹植连忙问道,“那先生可有计较”
徐庶又四周看了一下才凝声道“旧城破绽太明显,当建新城以补破绽。若要重建新城,当有两个选择。其一乃西面鸡鸣山麓处。那里地势颇高,且背依鸡鸣山,绝无水淹之危。”
到这里,韩浩却是皱眉插嘴道,“鸡鸣山麓的确能避免水淹,然那里离施水有一段距离,却是减低了合肥扼守施水的作用”
这时刘晔却是摆手道“不然,若在鸡鸣山麓建城,那么旧城并不废弃。让新城与旧城互为犄角,如此可守合肥”
徐庶闻言,轻轻点头,曹植也明白二人的意思了。在鸡鸣山麓建新城,而不动旧城,这么一来,建的新城不需要太大,这样虽然还有破绽,但最主要的是可以节省成。毕竟,废弃旧城,重建一座新城,可是极大的工程,百姓的搬迁、安置问题等等,都需要处理。
而徐庶所提这第一个责法,主要考虑的就是节省成。
曹植轻轻点了点头,没有发表意见,而是微笑地继续问道“先生所言第二个选址是”徐庶闻言,手往东南方向一指道“这附近,除却鸡鸣山之外,唯一的高地便在那里。而在那里建新城,亦是唯一的选择。不过新城建好之后,旧城作用不大,基可以废弃。”
曹植听到,只是点头。徐庶这第二个方案,可是长久之策。东南方的高地,毫无疑问是建城的最佳地点。然而一旦在这里建城,就必须做好规划。因为以后的合肥城,不可能再有太大的变迁,而只能在此基础上扩建。
与在鸡鸣山麓建城,与旧城互为犄角不同。若在东南高地建城,则必须考虑到千秋万代的问题,敲定百年乃至千年以上的发展基调,预留扩展空间。如此一来,城池也不能那么气,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