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国出产最著名的三种商品分别是丝绸、茶叶还有陶瓷。现在丝绸和茶叶生意都被曹植捣鼓出来了,又怎么会漏了陶瓷呢。
烧陶制瓷是技术活,这东西要弄不容易。而且制作陶瓷需要适合的粘土,这方面淮南比较少,但并不能因为这样就放弃。
现在曹植治下,东南部分是平原为主,间中有些山但并不算高。而西面则是后世所的大别山脉,这条山脉是汝南、荆州和淮南交界的地方。由于山脉起伏不断,并不适合耕作。
然而既然有山,那就肯定多土壤。怕很快便将制作陶瓷的官窑开设在寿春城西面,原来属于江郡治下与江夏、汝南交界的阳泉县。那里附近多山脉,而且比邻淮水。枯土和水都是制作陶瓷的重要材料,而且从阳泉到寿春走水路也就不到三天的路程。烧制好的陶瓷可以通过水路运输,方便得很。
不过由于这时代的陶瓷的制作方法远不如后世,曹植除却让人去督促建设官窑事宜之外,却是躲在太守府,将后世的陶瓷制作方法写出来。
冬去春来,当迎来建安七年的时候,刘晔所负责的手工作坊以及制作陶瓷的官窑也都终于办了起来。
新式的织绫机经过一个冬天的赶工,做出了三百来架。曹植见数量不少,将让刘晔将其分开,分别将手工作坊开在与孙策地盘颇为接近的合肥以及与江夏比较接近的六安。加上寿春,总共有三个作坊。
而陶瓷方面,曹植也不太懂”当官窑制作好之后,曹植便将自己根据记忆写下来的制作方法交给一名老匠人,让他自行摸。曹植只让他尽量造出好的陶瓷,便足够了。而精力也重新放回到绫布的手工作坊上。
寿春太守府的大厅中,众人齐聚其中。曹植环视众人,微笑道“诸位,春耕事宜即将开始,此事吾准备交由元嗣先生负责。”
韩浩最为熟悉农耕之事,交给他比交给刘晔更好。韩浩听到也不推辞,拱手答道“四公子放心,吾有信心,今年淮南粮食产量比去年高出一倍半”
如果全部改种新稻种,一倍半的产量问暴不大。于是曹植微笑道“如此便有劳元嗣先生了。”
当韩浩坐好之后”曹植又道“子龙,明年来我淮南之百姓得到好处不少,今年应该会有更多百姓前来。接应之事由汝负责,至于安顿百姓,就由子通安排。”
赵云、蒋济听得”齐齐应道“诺”
这些旧事分配完,曹植目光一凝道“农事与接应百姓虽然重要,然我淮南是要免三年田税的,现在才是第二年刚开始。去年太守已经砸了许多钱粮进去,今年太守最少要收回一半”这里面就要依靠商业了。冬天之时,经子扬先生督造,我淮南已经开了三个衣料手工作坊,另外尚有陶瓷官窑一个。太守准备派出商队,携钱至江夏大量收购生丝,先做出一个样板,而后再通过钱庄,扶持百姓办衣料手工作坊。”
这个大方向曹植已径跟众人过,问题不大。然而听到之后,司马孚却是皱眉道“四公子,若扶持百姓办作坊,那织机的问题如何解决”
曹植闻言,淡笑道“织机可进行出售。”
司马孚接触商业已经有不长时间,听到之后立即便意识到关键,凝声道“若出售,其他诸侯岂不是会知道新式织机的制作方法”
曹植不在乎道“那又如何,待他们将作坊都办起来再吧,到时太守自有办法让他们将亏得连钱都不剩”
打经济战,曹植还真的不惧,故此混没有在意这一点。而且从长远来看,新式织机迟早会普及,这秘密也保不了多久。
见曹植得这么满,司马孚也不再多言。顿了一下,曹植却是转而道“另外,太守准备放宽限制,寿春除却东西两市之外,全城皆可进行贸易百姓们只要不阻塞街道,都可以进行摆卖。然若出现阻塞情况,先警告,若不听劝,则罚钱”
“什么全城都可以进行贸易”显然,曹植这话又是一次划时代之举。全城不禁贸易,这可走到了宋代才出现,而正是此举,让宋代商贸发展到鼎盛。现在寿春的商贸已经开始出现繁荣之象,曹植当然要再来点刺激了。
刘晔皱眉道“四公子,此举有点不妥。现在寿春废止了入城税,每日进出者极多。若开放全城都能贸易,恐怕会造成不少混乱”
曹植摆手道“放心,此令不必立即执行,毕竟春耕之时,能开门的商铺不多。而入夏之后,太守准备进行寿春城下一步的重建,之后才开放全城贸易。
听到这里,司马孚沉吟了好一阵才点头道“若寿春全城皆如东西两市那样整齐而不乱,开放全城作为贸易,非但不是坏事,反倒是大大的好事。不过城卫军的人数可能就需要增加了。”
刘晔还是比较稳重,凝声道“吾以为,此事还是等寿春重建完之后,才商讨比较稳妥。”
曹植轻轻点头道“得也是。如此子扬先生且安排商队行事吧,大量收购生丝。”完曹植还向刘晔眨了眨眼睛。
刘晔自知道曹植是要他执行那一石二鸟之计,微微颌首。接下来众人又商议了一会之后,这才纷纷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