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后人所敬仰。其实在曹植心中,汉末值得敬仰的人,还应该加上一位,刘协
曹植在打量刘协,而皇位之上的刘协何尝不是在打量着曹植。看着眼前的曹植,刘协的心竟然不自觉地想到了刚登基时的自己,心中忍不住暗叹道“朕当年登基之时,应该就跟他一般大iǎ吧。”
然而刘协自问,在登基之前,他还是一个懵懂不知的孩童,最多就是比寻常的孩童聪明一点罢了。而眼前的曹植,已经是天下闻名的神童、奇才。曹植的文章、诗篇刘协闲时出于好奇,也有读过。他自问就算换着现在的自己,也未必能写出辞藻如此华丽的诗篇,以及道理如此深刻的文章来。
不仅如此,刘协还知道,曹植五岁之时便独闯军营,ji辩曹从而救下数万徐州百姓。跟曹辩,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即便是他的儿子,也一样。这点,几乎每日都要面对曹的刘协,清楚得很。
除了勇气,还有智谋,当年的兖州大旱饥荒,几乎是凭曹植所想之策,将问题解决的。还有代父兄出使河北,将当世最强大的诸侯,袁绍戏耍得团团转,可谓智勇双全。
刘协盯着曹植,心中忍不住感叹道“若是朕登基之时,有他一半的机智与胆略,恐怕就不会遭受如此多的磨难可惜,现在知道得太迟了。还有,为何你是曹孟德之子,若非如此,那该多好”想到这里,刘协忍不住长叹了口气。
曹植与刘协的对视,也就一刹那左右,而这些想法也是闪电般而过。但见对视之后,曹植上前向着刘协躬身一礼,大声道“草民曹植,见过陛下”
被曹植这么一叫,刘协才醒了过来,笑了笑道“不必多礼,赐座。”
这时代虽然大臣都有位子坐,但也不是人人都有,最起码要有一定身份方可。曹植一来就获准赐坐,刘协也算给面子曹的了。
曹植谢恩之后,走到曹身边坐下,不敢多言。接下来殿中几人都没有话,等了iǎ半响之后,外面有太监进来禀报道“陛下,杨修带到”
刘协闻言,朗声道“请他进来”
而听得杨修也要来,曹植眼中闪过狐疑之望向旁边的曹曹知道曹植的意思,压低声音道“陛下要你和杨德祖,同时读。”
曹植眼眉一挑,iǎ声道“这应该不是父亲的意思吧”
曹闻言出满意的微笑道“是董承的意思,只不过这并不碍事,放心好了。”有曹的保证,加上想到历史上杨修与自己几兄弟走得很近,曹植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而就在此时,杨修已然大步而进。与曹植这孩童相比,已然成年的杨修相貌英俊,风度翩翩,更有一番名士风采。因此当刘协见到杨修的时候,脸上24出满意的笑容。
杨修向着刘协拱手一礼,大声道“臣杨修,见过陛下”
刘协点头笑道“杨德祖才名,朕早有耳闻。赐座”
杨修听到刘协赞许,脸上24出得意的笑容,大声道“谢陛下”而当其走到杨彪身边坐下之后,还向曹植投来挑衅的目光。
杨修这一下,殿中几人同时收于眼底,同时各有所想。曹和杨彪是略带不解地皱了皱眉头,曹植一面淡然,而最高兴的当属刘协。看模样,杨修对曹植颇有敌意,这对刘协来是可是天大的喜讯
皇位之上刘协看出曹植与杨修之间颇有敌意,心中大喜。要知道,杨修也是当世有数的才智之士,乃是年轻一辈中与曹植名气不相上下的人物。不过由于曹植年纪较iǎ,头上的光环更强一点,使得他在风头上盖过杨修一些而已。不过刘协并非杨修,他不在意年龄如何,只在意能不能形成制衡,因而刘协此时也略带得232地瞥了曹一眼。
只不过让刘协失望的是,面对杨修流24出的敌意,曹仿若未见,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刘协见到,心中一凛,暗骂道“好一个老贼”想罢,刘协也收敛起脸上的笑容来。
这时,坐在一边的孔融却是长身而起,对皇位上的刘协拱手道“陛下,杨修和曹植虽有才名,但臣负责陛下的学业,理当要尽责。他们虽有曹司空和董国舅保举,但臣还是要考校一下他们的学问,看他们能否胜任陛下的读。”
刘协听得大喜,他之所以将孔融也留下来,为的就是要孔融这话。如若面对孔融的考校,曹植不能过关的话,那你曹怕是也没有面子再要曹植留下了。
想到这里,刘协点了点头,笑道“老师所言甚是,不知曹爱卿和杨爱卿意下如何”
这点装样子,曹和杨彪自然懂,二人齐齐拱手道“一切按照陛下吩咐便是”
刘协微微一笑,向孔融做了个请的手势。孔融也不客气,直接上前几步转过身来,自顾自地道“圣人学问之根,乃在经学,其余一切文章、诗赋等皆脱不出经学。因此老夫今日要考二位的,乃是经学”完,孔融颇有深意地瞥了曹植一眼。
面对孔融那带有异样的目光,曹植自然知道他的意思了。现在自己的名气虽然响亮,但打响名声的一个是心术篇而另外一个则是灵芝篇。这两样,一个是文章,一个是诗赋,这都与经学没有太大关系。而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