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两驼战争(1 / 2)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缘故,今年的冬天显得有些异样,不过这里地处西南沿海,冬天的气温比较高可能也是正常的,还是喜欢东北那四季分明的样子,看不到雪总是让人有些难受。

时间已经走到了十二月末,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大事,仿佛这个年末有毒一样,原本不知道的许多先进武器被曝光,尤其是毛子的两件防空武器,道尔防空系统和通古斯卡防空系统。

而我们的852工程呢?也有了极大的进展,第一辆原型车组装完毕,编号8501.

这辆车的所有部件来及全国各地,最终在4396厂的总装线上完成了组装,现在它还是一身墨绿色,这是兔子的传统涂装,土的让人不忍直视。

其实很多技术还没攻关完成,例如小型搜索雷达和整车的火控系统,但852工程的意义重大,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工任务,还关系到上面的颜面,所以就用一些老技术赶忙拼出了第一辆原型车。

没有火控,电子系统也几乎不存在,这辆车的高炮只能采用目视射击的方式,防空导弹也只能让车组成员到车外手动按键,再加上最重要的伺服机构没完成,炮塔都转不动...

但还是有用的,比如试验一下动力系统的可靠性,比如试射一下高炮系统的可靠性,海军厂商那边非常给力,仅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弄出了合适的供弹机构,恐怕也是穷疯了,好不容易来了大单子,全力以赴将这项任务完成。

8501原型车被拖到了试验场上,嗯,所谓试验场其实就是山沟里的一处狭长的平地,原型车第一次进行试车任务,前来围观的人已经突破了三位数,主创团队的七个人站在正中,周围的则是子系统的开发人员。

“开始热车!”周麒麟一声令下,不远处那辆墨绿原型车颤动两下,排气孔喷出黑烟,然后隆隆的柴油机引擎声传入所有人耳畔。

大家高举双手一阵欢呼,杨铭也轻轻鼓掌,一台刚刚下生产线的柴油机是不会喷这么重的黑烟的,但8501车的发动机是从一辆老59身上拆的,只有五百二十马力。

十分钟后,8501车在驾驶员的操控下慢慢动了起来,以二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绕着试验场转了一圈,人qun又是一阵欢呼。

远处早已竖起一个巨大的十字标靶,这辆原型车将在三百米的距离上展开试射,车组成员用简陋的光学瞄具进行瞄准,结果是正中靶心,而且连续十几秒持续开火,靶子都被打成了渣渣。

看着不断欢呼的人qun,杨铭和周麒麟有些无可奈何,高射炮打三百米的靶,根本不用考虑风向下坠的问题,瞄准之后突突突就完事了,就好像是拿着一把狙击步枪打十米靶一样简单,是个人都能正中靶心。

“行了行了,那个同志们先散了吧,大家抓紧工作,把剩下的技术都攻关掉,等我们过段时间来看真正的完全体!”

“万岁~”

等到原型车被拉回厂房,杨铭才和一众核心设计组的人回到办公室开会,这第一次试车的问题太多了,必须得尽快解决。

“4130厂那边什么情况?伺服机构还没弄出来?”杨铭翻了翻笔记,找出了负责这一项的厂家。

周麒麟看了看其他人,突然想起来这是好像是自己主抓的,说道:“嗯,前几天我还去看过,电机是gao出来的,但主控系统还没弄出来,他们说需要很多资金,这事我还没跟你们说。”

杨铭仔细的听完了周总工的发言,大概知道了意思,现在4130厂gao出来的东西勉强能用,只是向左转需要一个按钮,向上转需要一个按钮,完成整套动作需要操作手连续的按动,这特么还不如传统结构呢...

杨铭想要的是真正的一体化,炮手只需要动一下摇杆,炮塔就会自动的做出相应动作,如同打游戏一样简单,操作越是简单,完成射击准备的时间也就越短,对于高炮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

“搜索雷达呢?这事是由4110厂和3003厂负责的吧?”杨铭继续问道。

“问题非常大,因为我们要求的尺寸非常小,他们还在研究小型化的问题,火控雷达也是如此。”

“那跟他们说一声,先gao火控,搜索雷达如果实在不行就先放下。”

“好。”

又是一整天的会议,杨铭的笔记本上记下了满满的三页,相较而言,更发愁的其实是周麒麟周总工,因为杨铭的任务就是说,他说想要什么就是什么,而总工程师则需要把东西gao出来,技术问题都需要他一个个牵头攻关。

原本的计划是,每一辆车都有一个搜索雷达和火控雷达,所有车都有单车寻敌,单车锁定,单车攻击的能力,但这需要把雷达塞进小小的车体里,高炮的伺服机构和供弹结构却已经占据了大半空间...

如果到了年底还gao不出来,杨铭只能暂时放弃这一点,把雷达都弄到雷达车上,让雷达车搜索,锁定,并指引其他车进行攻击,这也是世界传统高炮和作战方式。

与此同时,中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