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准备科举,三药聚朝歌!(1 / 3)

“寡人这个办法,诸位觉得可不可行?”

帝辛忙完了手头上的事情,刚刚突破境界又不急着修炼,于是开始琢磨起了科举。

有关科举的事宜帝辛在登基那会儿就已经在考虑,只不过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那会儿奴隶解放,贵族沦落,社会刚经历一场大变革,普通百姓的文化程度又几乎等于零,并不适合举行科举。

这几年的休养生息下来,大商疆域内的动荡几乎完全平息,加上大商书院的创办,虽然教育仍未普及,但比起刚登基的时候,已经好了太多。

帝辛不想再等下去,趁着这段时间没事,抓紧把科举的事情给办了最好。否则之后又要忙其他事情,而且眼瞅着封神就要开始。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赶在科举开始之前,把科举这件事推行下去为妙。

按照他自己定下来的规矩,科举这种全国范围内的大事要现在内阁当中商议,而后才能推广。

故而他随即召开了内阁会议,把内阁成员悉数叫来听他介绍科举。

帝辛把科举制度介绍了一遍,就问他们觉得这制度可不可行。

“陛下,臣以为这个方法绝妙!通过考试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举人才,即能做到公平公正,又能为大商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简直是绝妙啊。”

“老臣觉得这科举现在就可以推行下去,百姓一定会大力支持,这可是一个选贤举能的好办法。我等前朝大臣日渐老去,大商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助其壮大,臣自然首推科举。”

“如此,可以打破贵族对官权的垄断,让黎民百姓等社会各阶层也有机会登上朝政。依臣看,百姓的智慧就不见得会输于贵族。”

帝辛话音刚落,内堂之中就异口同声的一片叫好,所有大臣叽叽喳喳地,全都在赞叹帝辛口中科举的利好,没有一个人出声反对。

这是自然,从帝辛的两个兄弟开始,凡是胆敢反对帝辛的,全都悄无声息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去。

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曹正淳的功劳。

科举要推行,损害的只有贵族的利益,然而大商的贵族都被帝辛清剿的差不多,这个阶层早就徘徊在覆灭的边沿。

至于侥幸存活下来的,也是战战兢兢地过日子,自己的人头都保不住,哪里敢对帝辛的举措有任何的不满。

帝辛很满意内阁大臣们的说法,点了点头说:“既然诸位都如此赞成寡人推行科举的想法,那便这样定了,具体内容择日再定` ` !”

“陛下圣明……”

下面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赞扬声。

几天的筹备中,各部门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科考的项目,就连帝辛也整天忙的不可开交。

因为这是一项要在全国上下推行的大工程。帝辛的野心很大,不光是要在大商本土上推行,就连东夷北海这些原本不属于大商的地方也要推行。

因为这是一项要在全国上下推行的大工程。帝辛的野心很大,不光是要在大商本土上推行,就连东夷北海这些原本不属于大商的地方也要推行。

这样浩大的工程,要统计各个地区的情况,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还要考虑许多各种各样的条件,朝歌几乎所有排得上用场的大臣都出动了。

大商的科举正式开始推行。

没过几天,帝辛又一次召开内阁会议,商议科举的下一步安排。

“寡人打算从各地开始选取学子,各地区官员分别举行乡试,院试以及会试,最终挑选出来来的统一在朝歌进行殿试。,届时将由寡人亲自考试。这几天的辛苦下来,诸位可遇见了什么问题?”

“陛下,臣以为现在大商书院还未普及,尤其是北方东方刚刚平定下来,有些地方更是方圆百里都没有任何教育,这样仓促推行科举,是不是……”有大臣说出自己的顾虑。

帝辛默默地听着,他也知道现在推行科举不是最佳时候,但是要想赶在封神之前把科举推行下去,就必须要在现在克服这些层层困难。

“爱卿说的不无道理,现在大商的教育水平确实还在最底层。那有没有人又更好的办法,能够又快又好地推行下科举去,而且要克服百姓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难题。”

闻仲回答:“陛下,这个时候搜遍答商全境,也找不出多少识字的人来,而且大多数都集中在朝歌,有点文化的人确实不多。老臣认为,只要是有一定文化的人就可以推举上来委任,这只是暂时的方式。”

“我同意闻太师的说法。等到大商书院在全境内普及之后,再慢慢提高规格。这样即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大商官员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又能推行科举。”有人说。

“` 々好,就按闻太师说的来办!若是都没有文化,那就取有文化的人,若是有文化的人多了,就从里面取文化程度更高的人。”帝辛赞同道。

“那诸位都下去忙去吧,这几天都辛苦众爱卿了。不过寡人还得再辛苦诸位一趟,三日之内,拟订一份科举实施章程,汇总给闻太师递交给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