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王朝更迭之兵变(3 / 4)

假凤虚凰 星海拾贝 7560 字 2018-04-17

安全是重中之重,大内卫戍部队也与赵匡胤及其党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能够信任的只有大师兄慕容延钊了。

慕容延钊近日称病不出,接到诏令硬着头皮赶来,商荣看他的面色已猜到八、九分,问他:“大师兄,王审琦和石守信伙同赵匡胤谋反,这事你早就知道吧?”

慕容延钊和他关系特殊,剧变来临时不能不说心里话,换上从前的口吻诚恳道:“师弟,愚兄不知道他们今晚会动手,但早料到会有这一天。天下纷乱,由来已久,为君者以力服人,当今并存的诸国,有哪个不是篡僭而来的?那些大臣们大部分亲眼见证或者亲身经历过改朝换代,有的侍奉过好几朝君主,都是做臣子,他们才不管皇帝是谁,只求保住荣华富贵,因此也会自发地追随可靠的君王。先帝在世时文治武功成就斐然,从而获得大臣们拥戴,今上年纪太小,没有令臣下信服的才能功绩。你虽有才干,但坏就坏在过去那段不光彩的身世上,如今朝中深信你是暴虐好杀的江湖败类,冒充皇子,又与辽国脱不了瓜葛,谁还敢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就是赵匡胤不反,也会有另外的人出头。再跟你交个底吧,王审琦也来试探过我,假如我和郭家没有玄真派这层关系,我也会加入他们。”

趋利避害,人之本性,身在乱世,自保从来排在第一位,商荣明白那些天天山呼“万岁”的大臣们没有几个是真心效忠郭氏的,这也不能苛责,忠诚不能保他们家宅平安,不能让其妻小丰衣足食,当一个皇室无法庇护臣民时,便逃不过臣民的背弃。

他低头自责:“怪我当初做错事,被人抓住把柄。”

慕容延钊摇头:“却也怪不得你,要怪就怪先帝去得太早,他哪怕多在位五年,事情也会是另一番景象。不过我相信以你的手段,要挽回局面并非难事,就看狠不狠得下这条心。”

叛逆的火焰只能靠鲜血扑灭,除非把赵匡胤一党和与他们交好的官员全部杀尽,彻底清洗朝堂才能保证政权稳固。

这么一来血雨腥风将弥漫整个周国,上位者的抵抗、逃亡中必定遍布平民的尸骨,那无疑是一幅地狱图景。

商荣深吸一口气,先集中精力解决眼前的危机,问慕容延钊:“大师兄,现在我没有信得过的人了,你能替我保护陛下太后吗?”

慕容延钊装病蛰伏就是不想淌浑水,此时不得抽身,仍以道义为重。

“先帝是我长辈,你又是我的师弟,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们的家人。可是,师弟,你若真要大开杀戒,务必先知会愚兄一声,愚兄好辞官归隐,带领家小躲这场是非。”

商荣将宫中防务尽数交付于他,来到朱雀门,王审琦果然派人夺门,与赵霁率领的卫队发生冲突。赵霁已擒获王审琦,命人带往天牢关押,向商荣汇报各门情况后请求:“我想去赵家看看。”

商荣点头:“我正要叫你去安抚赵家人,特别是赵匡胤的母亲杜氏,好好保护她,最要留神防止她自尽。”

此时赵家已乱成了蜂窝,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出征在外,家里只有赵匡美一个男人,他是个文弱书生,年纪又轻,当不起事,听说朝廷派军包围家宅,惊得汗不敢出,命人出门询问。领队军士不知轻重,直接说:“赵匡胤勾结石守信、王审琦谋反,事已败露,尔等等着连坐吧。”

这一吓还了得,内宅立时哭成一片,只有杜老夫人出奇泰定,呵斥赵匡胤的妻子贺氏:“我儿自小胸怀壮志,我早知他会有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作为,你这做妻子的应当为他骄傲,不得哭哭啼啼添晦气。”

贺氏恐慌道:“奴家命不足惜,只是孩子们年纪尚小,若有好歹,岂不痛煞人也。”

杜氏凛然不动:“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命格高便乘云上天,命格低的合该短命,害怕又顶什么用?你且学我顺其自然,真到了过不去的关头,就领着孩子随我一起上路,绝不能拖元朗后腿。”

贺氏料想皇帝不会放过她一家,婆婆又素性刚烈,前路真个凶多吉少,眼望膝下几个娇儿弱女,心如刀割,不敢再当着杜氏的面哭泣,眼泪只往肚里流。

魂不守舍之际,门外惨叫突起,赵匡美忙到门口查看,只见一个黑衣蒙面人持剑闯入,不管男女见了就杀,直奔后堂而来。他惧然逃回厅上,刚叫了声:“母亲快走!”,蒙面人瞄准他照头劈砍,他一跤跌倒,其余人见状都以为他活不成了。

尖叫声甫一响,那蒙面人似被一阵大风刮得向左侧飞出,轰地撞上墙壁,一个人跳出来,追着他连劈数掌,劲风四合,屋宇撼动,门窗脱落,墙壁开裂。那蒙面人被他第一掌震伤,自知不敌,仓皇跃墙逃窜。赵家人心惊胆战,见赵霁出现在门框内,方才长舒一口气,随即想起他是摄政王的人,重又紧张起来。

赵霁进屋后向平时那样毕恭毕敬向杜氏行礼。

“孩儿来迟,让干娘受惊了。”

他是赵匡胤的义弟、杜氏的干儿子,赵家向来拿他当自己人,平辈都称他“六弟”,下人们都唤做“六爷”。

杜氏从容试探:“六郎,你实话对我说,你两位哥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