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做个不够准确但足够形象的比喻,宇宙就像是一串类似于1、2、3、5、7、11、13这样的无限数列,而物理学便是研究这串数列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科学的火种刚刚萌发的年代,当人们还在争论1和2的时候,一个坐在苹果树下的物理学家很幸运地数到了3,于是得出了“这串数列是由123456等全体自然数构成的”这样的结论。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观测手段也在进步。
到了爱因斯坦那里,这位新时代的物理学家很快发现,从第四位开始不是4,而是5,牛顿总结出来的规律只在前三位也就是所谓宏观条件下适用。
为了让自己的理论看上去更有说服力,他一直观察到了第七位,也就是13这个数字。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在描述宇宙的这组数列中,除了第一位是独一无二的数字“1”之外,后面的数字应该是由“2、3、5、7、11、13、17、19”这样的质数构成。
聪明的孩子应该已经发现了,相对论、标准模型以及量子力学等等一系列高深莫测的理论,事实上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
它描述的是一般人看不到的、只有借助专业设备才能观察到的、第四位数之后的世界
即,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微观世界”。
比那位坐在苹果树下的学者要幸运的多,虽然受限于时代的原因,爱因斯坦只看到了这串数列的第七位,但一直到第九位为止,他的理论都是行得通的。
人们根据他总结出来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标准模型”,成功观察到了17、19这两个数字,接二连三地将希格斯粒子、引力波等等一系列的宝藏收入怀中。
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
只是遗憾的是,这种幸运不是没有限度的。
随着科技继续进步,月面强子对撞机允许人们看到比19更大的数字,将视野拓宽到了比微观世界更加微观的世界,甚至是其它的维度上去
这时候,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在这串描述宇宙的数列中,19之后的第十位数,居然不是23。甚至在往后的第十一位,也根本不是29。
甚至于23和29这两个数字,根本就没有出现在这串数列上,取而代之的是一串根本没有规律可言,也不讲任何道理的数字。
甚至它根本就不是数字,而是abcd这样的东西。
所有的数列都能找到规律吗
并非如此。
就像一串无理数一样。
想要描述它的规律,恐怕得用和它本身一样庞大的信息量才行
米罗教授所阐述的“宇宙之灵”理论,虽然听起来像是某个神棍的胡言乱语,但事实上他描述的却并非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他真正想表达的其实是,这片宇宙中存在着这么一种意识体,它按照自身主观的意识编排好了宇宙中的一切。
就好像一位手握着树枝的孩子,哼着只有他自己能理解的歌谣,在沙滩上写下了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
而地上的蚂蚁们,则按照自己的行为逻辑,思考出现在地面上的数字意味着什么,以及它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
与其说,他宣扬的是“宇宙之灵”论。
倒不如说,是“宇宙有灵”
对于物理学界而言,这一天绝对是至暗时刻。
5tev以上能区的对撞实验就像是黑洞,没收了地球文明物理学家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努力。不管是弦论还是大爆炸理论,似乎都被这个黑洞给吞没了。
看着电脑上的图像,威腾教授沉思了良久,忽然叹了口气说道。
“这种感觉就好像我们花费了半个世纪的功夫去研究宇宙的规律,最后只证明了我们所研究的事物,其实是没有规律可言的。”
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看起来近乎诡异的数据,陆舟随口回答。
“感觉让人难以接受”
威腾用不知道是在开玩笑,还是认真的语气调侃道。
“何止是难以接受,我甚至都有点想退休了。”
陆舟“你可千万别这么想,这点困难还不至于击败我们,但如果你退休了,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件损失。”
“怎么会现在有许多优秀的年轻物理学家,在我看来他们未来的成就不会逊色于我。”
威腾教授笑了笑,声音忽然带上了些感慨。
“何况我年龄也快到时候了,大概三四年前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甚至于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你邀请我来icrc帮忙,可能我现在已经在夏威夷的小岛上晒的太阳钓鱼了。”
“是吗那还真是抱歉。”
“哈哈,不必感到抱歉,事实上倒是我应该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的邀请,我肯定会错过不少有趣的东西。”
这时候,威腾教授注意到陆舟在草稿纸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