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潜艇设置成自动驾驶,沈言闭目冥想,抓紧时间参悟转化的神力知识。一直到潜艇接近洛杉矶南海岸,他才大致搞明白这颗核弹的大致状况这竟然是一颗专门用于制造海啸的实验核弹……
怪不得是战略级,怪不得要委托给梅利威瑟公司,而军方却躲的远远的因为米国人民要是知道一颗专用于制造海啸的核弹居然丢在洛杉矶以东的太平洋里,非立刻疯了不可。雇佣梅利威瑟公司一半是为了打捞,另一半也是为了必要时背黑锅。显然梅利威瑟公司也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不背黑锅凭什么让你拿大单!
至于这颗核弹的原实验地已经不得而知。
海啸武器很多人会觉得没用,多此一举。因为如果爆炸当量能掀起海啸淹没十几个城市,那么直接投到城市上空,也能轻松把十几个城市直接抹去。当然,这颗试验型的核弹还没那大当量。
然而这中间其实有一个误区,战争的目的是胜利而不是毁灭世界。首先是污染问题,海洋对核污染的消化能力远超陆地,一颗大当量核弹在海底爆炸,对海洋造成的污染属于可控;其次,所有国家的发达地区城市都在海边,而海啸造成的冲击是连续的、多次的。最关键的一点是,相比起工业,海啸杀伤更大的是人……
一场海啸,能有效的迟滞整个发达地区的工业三到六个月,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造成的打击挂出了针对毕金顿研究中心的执行长布列特·劳瑞的刺杀。刺杀金额不高,才10万美金。接到消息的五个掮客,有四个人直接选择退出,为了这点儿钱参与到富人的游戏中不值得……
但莱斯特却直接接了下来。因为他不仅是掮客,还是股市靠内幕消息发财的炒家,这条消息对他来说正合适。
前面买入还在下降通道的贝塔制药,借入股票卖空毕金顿;刺杀完成后毕金顿暴跌,竞争对手贝塔制药暴涨。买入毕金顿股票归还,坐等贝塔制药疯涨后卖掉;转手持续买进毕金顿股票……新药既然已经存在,那么资本家肯定会让它上市大赚一笔,贝塔制药无法真正阻止……所以长线来看毕金顿肯定还会涨回来,而且涨的更高。
虽说米国也有证监会监控内部交易,但他们依靠的是举报奖励制度,不过效果也就是呵呵了。华尔街每个大机构都是股神,各种神奇操作,可别说全靠数学家……
这么里外里一操作,虽然刺杀金额只有10万,但莱斯特和沈言的资产至少能翻一倍!所以为了控制准确的时间点,这次刺杀莱斯特没有联系那些刺客老手,而是找上了富兰克林,提供的刺杀报酬高达……9000美金!你没看错!不是9000万,也不是9.000,而是9000美元!
黑,真是黑啊。
可能莱斯特也觉得不好意思,他还把炒股的办法指点了富兰克林一下,顺便将自己的在比佛利山上的一幢别墅借给富兰克林暂住。
富兰克林美滋滋的去了……当然,狙击枪什么的肯定是莱斯特提供,而不是像游戏那样随便到枪店买一支。枪店卖出的枪都有登记,傻子才用这些枪犯事儿。反正米国的枪三分之一在黑市,永远不愁买不到。
然而就在刺杀的当口,沈言却打电话通知莱斯特,说他改主意了,他想实际控股一家制药企业……
*
莱斯特那个纠结啊,新长出来的头发又一批批的掉……尤其是中间的部分!
可他没办法啊,沈言说能解决绿色小药丸的负作用问题……这意味着什么莱斯特非常清楚!这意味着如果抓住这次机会,他将不再是藏在黑暗中的胖老鼠,不再是见不得光的有钱人,他和沈言将摇身一变成为药业巨头!在这个国家呼风唤雨的那群人之一。
我该不该相信?
等他第二天醒来,看着掉得厉害的头发,莱斯特习惯性的拿起一瓶药剂倒在地中海发型上。当看到镜子中自己的头发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时……莱斯特突然就悟了!
卧槽,我当然应该相信啊!让一个油腻中年长出浓密的头发,比让他硬几个小时更难吧!沈言连这个都能做到,他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肯定是让谁硬谁就硬啊!
于是莱斯特纠结着、恐惧着、焦虑着……将他和沈言的股票全部套现,然后一分钱不剩的朝毕金顿砸了下去!在毕金顿药业暴跌的时候,选择了全仓买入!
沈言前面通过当网红、拍真人秀、内幕信息炒股,加上斯嘉丽“借”给他就从未想拿回去的那几百万,一共拥有2300万左右的财产;莱斯特比他的更多,但因为投资太分散,短期聚拢起来的只有2000万左右。买入过程中莱斯特又让了一些,最终沈言拿到了毕金顿股票的3.4%,莱斯特拿到2.7%。
虽然都没达到需要公示的5%线,但毕金顿药业的股票本就非常分散,主要掌握在几个基金机构手中。让二人一举成为了毕金顿药业排名前二的个人股东。
被刺杀的布列特·劳瑞只是毕金顿研发部门的负责人,真正的董事长和ceo另有其人。刺杀只是打乱了绿色小药丸儿的上市计划,对整个毕金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