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八章(1 / 3)

第九一八章 <临沂事变纪略>

临沂事变的后果在继续发酵。

于学忠赶到台儿庄后,不知道是被八路军吓着了还是对临沂事变感到后悔或痛心,竟然一声不吭,闷着头指挥部队构筑阵地,对国共双方的口水战不闻不问不表态,见了垂头丧气的张里元、吴化文、荣子恒等人也不责骂,也不处罚,似乎是没有发生过临沂事变似的。

于学忠的态度激怒了张里元,他和行伍出身的吴化文、荣子恒不同,一肚子两肋巴的学问,写文章、发表谈话易如反掌。

临沂事变中冲在最前的是张里元部,损失最大的也是张里元部。之所以是这结果,主要是因为吴化文部和荣子恒派去的那个团都是老牌军阀部队,也就是老牌子杂牌军,军官统带部队,除了军法军纪,主要靠的是恩义相结,部队凝聚力强,打散了还可以一股股逐渐收拢。而且吴化文部、荣子恒的那个团骨干都是老西北军、老东北军的骨干军官,战场经验丰富,滑溜的很,打老日提不起裤子,逃跑却很有办法。弄来弄去,兵力最大的张里元部反而成了最不经打的地方武装,战斗力比不上吴化文部、荣子恒的那个团,逃跑也比不上。除了小部分土匪出身的家伙趁夜色溜出来外,绝大多数冲着张里元抗日的名头参军的沂蒙子弟见了八路军都主动缴枪了,弄得张里元到台儿庄一收拢部队,原来上万人的武装只剩下六、七百号人。他要是不恼才怪了呢!

张里元现在算是把于学忠和东北军看扁了,觉得这帮家伙根本就指靠不住,想让他们来制约山东的八路军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呢!

按照张里元开始时的想法,蒋委员长已经下令取消八路军教导师的番号了,八路军建立的各级政权、组织也都被明令取缔了,刘一民也被撤职了,由中将师长变成了少尉见习排长,在全国人面前大大丢人了,于学忠就应该去找刘一民,要求他把俘虏放回来,把缴获的武器装备交出来。还应该让八路军教导师撤离山东前把他们所有的库存武器弹药和辎重物资统统向苏鲁战区移交。

八路军教导师奉命回撤陕西,苏鲁战区却还得坚持山东抗战,没有武器弹药怎么行?

等到**中央和十八集团军总部成立山东局、山东军区的命令以新华社通电形式播发后,张里元才知道自己想的简单了,这***、八路军根本就没打算服从蒋委员长指挥,军委会的命令竟然是一纸空文!如此乱党叛军,简直是目无***法令,是可忍孰不可忍?

恼羞成怒的张里元拉着吴化文又去找了周复,三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山东的问题一是八路军违抗军令政令,二是委员长用人不当,根本就不应该派靠不住的于学忠部来山东。要是让陈长官或者汤军团长率部来山东,八路军就不可能这样嚣张。

周复把三人商量的结果和于学忠部与八路军关系密切的情况用密电报告军委会。

张里元鼓动吴化文不停地给远在重庆的沈鸿烈发报,告于学忠私通***,坐视八路军消灭保安第一师、游击第一纵队主力和新四师而不救,擅自放弃费县根据地,致使军委会建立鲁南山区根据地的计划失败,并且派参谋长王敬轩与八路军教导师政治部主任蔡中秘密谈判,将部队开往台儿庄一线,替八路军守山东南大门。一旦日军向鲁南发起进攻,八路军再不准许于学忠部向八路军山区根据地撤退,于学忠部就将死无葬身之地。

就这还不算,张里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临沂事变纪略》。

在这篇文章里,张里元把自己打扮成了悲情英雄,先是写了台儿庄大捷时他率两个保安团协助庞炳勋部死守临沂的战斗经过,用浓笔重墨描写了日军攻破城门时,他率弟兄们增援城门,用手榴弹、刺刀击退鬼子的经过。

张里元是这样写的:“当日日军攻破临沂北门,庞军团长无预备队可调,遂令第三专区保安司令部增援北门,务必夺回北门,巩固城防。职亲率两个残缺不全的保安团赶往北门,与攻城日军当面相撞。职高呼中华民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口号,一马当先,从弟兄们手中接过手榴弹,一连投出五颗。手榴弹在日军群中爆炸,弹片横飞,日军死伤狼藉。职随令吹响冲锋号,指挥弟兄们扑上去,与日寇短兵相接,用枪打,用刺刀戳,用手榴弹炸,用嘴咬,激战数小时,终将攻入北门之日寇驱逐出北门。”

写完死守临沂的战绩,张里元就开始写坚持鲁南敌后游击的事情了。

在张里元笔下,八路军就是山东的灾星,刘一民走到哪里,就会把鬼子重兵集团引到哪里。由于八路军进军山东,导致日军对山东两次重兵扫荡。日军兵锋所到之处,焚村烧庄,屠杀民众,破坏山东经济。在刘一民夸耀战绩的背后,是无辜民众被日军疯狂报复、血腥屠杀的斑斑血泪。

张里元用痛楚的笔触写道,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弟兄们被日军困在临沂西南山中,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一心盼望中央派大军增援。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率军进入山东。不料于学忠到山东后一屁股坐到了八路军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