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清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林诚陪同双双升职的清江市长张经北、副市长刘建国踏上了桥江区的大地,前来参加清江飞翔技校的开校典礼。x
林氏集团从清江出发,进而成为全国第一民企,这巨大的政绩反哺到清江政府,对林氏集团支持力度最大的张经北、刘建国两人自然分润了最大部分的功绩,两人行政级别双双晋级就是明证。
林氏集团对于清江市的改变是巨大的,无论从gdp还是纳税、就业率等一系列硬指标,林氏集团在清江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
就以如今全国各地最为重视的gdp指标来说吧,1996年清江市的gdp仅为135亿,可1997年随着林氏集团的横空出世,清江gdp赫然飙升到213亿,比1996年高出了57%,gdp增长率排名粤东省第一。
清远市的gdp排名,也一下由全省的倒数第三,飙升到第十二名,从万年吊车尾的角色,蹿升到中游了。
纳税就更不用说了,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绰号,清江林半城的绰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仅仅是林氏集团的纳税,就超过清江税收的一半了。
至于就业率,光是一个飞翔机械厂,工人就多达八万,这些工人多为清江本地人,而清江人总人口,也才110多万人罢了。
林氏集团对于清江市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也许林氏集团在清江占有的体量委实太大了,年初的时候还有官员提议说要压一压林氏集团,不要让清江市患上林氏集团依赖症。
可随着林氏集团总部以及一些比较高精尖的企业迁移到花城,清江政府顿时急眼了,那位提议说要压一压林氏集团的官员第一时间就被扔到政鞋坐冷板凳,全市与林氏集团交情深厚的官员纷纷登上林家大门说请,恳请林氏集团不要迁移。
直到林福荣保证除了集团总部以及一些高精尖企业迁移到花城外,大部分企业都留在清江本地,这才让清江大大小小的官员长舒了一口气。
这就是人为什么老是犯贱的原因了,当你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会当它是一根草,不屑一顾。
直到你失去它,才会惊觉它对你根本就是不可或缺。
清江市上上下下,也是到了清江总部迁移的时候,才发现林氏集团对清江意味着什么,没有了林氏集团,清江一下就会被打回原形,再度成为粤东万年吊车尾的角色。
通过这件事,不仅仅是清江市官员意识到了林氏集团对清江的重要性,林氏父子也意识到了林氏集团的价值所在。
于是林诚这厮就趁机提出要在清江建立一所技术院校的条件,以作为林氏集团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当然了,建校费用由财大气粗的林氏集团负担,不需要政府为此拨款一毛钱。
不用政府拨款由林氏自主建校?
对于这个建议,清江市上上下下官员自然无任欢迎啦,至于学校地皮嘛,清江什么都不多,就是地皮多。
开玩笑,在粤东各市中,清江可是以19000平方公里排名第一的,清江在粤东人的印象中,一向是地广人稀,山多水多。
这一次林诚回清江,并没有惊动太多人,他坐在张经北的桑塔纳公务轿车上,轻车简从,一路行驶到了桥江区的郊区。
离飞翔技校还有两里路,三人就下了车,走在北江边上,身后跟着三位秘书,他们穿着雨衣,为三人打起了雨伞。
对此,三人并未拒绝,毕竟身体可是自己个儿的,如今正是春雨连绵的日子,正是感冒多发期。
至于会不会被群众看到影响不好?
呵呵,现在还有哪位官员真当自己是公仆的吗?!
群众吃饱了撑的才会多管闲事呢,中国自古以来,官员就是官老爷,从来没有变过。
看到北江水清澈见底,前世早已习惯北江泛黄的林诚不由感慨道:“清江的水真是清啊!张市长,刘叔叔,请容我多说一句,即使我们清江要大力发展经济,也不能忽视了环境保护,不能让清江河落得个北方河流泛黄的下场。”
后世能登上一省老大位置的张经北,对于环保的重要性自然有着极高的认识,他点点头道:“环境保护关系着子孙后代的生存土壤,我们确实该重视起来。只是现在老百姓才刚刚能吃饱饭,对于当今的执政党来说,经济发展仍然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林诚想了想,道:“恕我直言,张市长,我们清江除了市区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山地,交通极为不便。
以我们清江的地理环境劣势,我认为一昧的发展工业是没有出路的,光是区区一个林氏集团,清江就已经装载不下了,清江不可能再有第二个林氏集团。
至于清江未来的发展,我认为清江旅游大有可为。我们清江旅游资源丰富,五大类资源各具特色,分布在各景区内的点达五十多处之多,是粤东省旅游资源大市之一,素有温泉之乡、漂流之乡、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等美誉。
比如连庆的大青山地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