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百三十、要有个知心人(1 / 2)

明朝小娘子 语伴 2583 字 2017-08-11

一百三十、要有个知心人

秦素兰五个月大的肚子像六个多月,众人怀疑是双生子。但太医院的人说不是。这日刘涛早退去请太医院的人回去看看。

“古时候,有一个人拿着一根长竹竿,要进城去。

到了城门口,他把竹竿竖起来拿着,城门没有那么高,进不去。他又把竹竿横过来拿着,城门没有那么宽,进不去。这个人左思右想没办法,站在城门口呆呆地发愁。

这时过来一个老头儿,见拿竹竿的人站着发呆,就问他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就说:‘我的竹竿太长了,进不了城。’老头听了哈哈大笑,‘我见多识广,这点儿小事还需要发愁吗?你把竹竿从中间截成两段,不就可以拿着进城了吗?’

拿着竹竿的人听了,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就按照老头儿说的做,把竹竿截成两段,高高兴兴地进城。

娘这个故事好笑吗?你好受点了吗?”

自开始有胎动,秦素兰就累得慌,时不时出现胎儿胀气。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最后只能靠步行缓解肚胀的痛苦。

秦素兰勉强对子明说:“你讲得很棒,妹妹很喜欢。”

子明露出开心的笑容,终于可以帮到母亲了,哥哥会表扬他的吧。

刘涛带着太医没进门就感觉不对,府里的气氛不对。警惕进入,前院的奴仆都跪着。哪个皇公贵戚来了?

刘涛快步走进后院,面色阴沉,后面跟着的大夫不得不小跑追上。陛下突然反常微服私访,必有原因。

进入后院映入眼帘的是坐着的朱棣以及站在朱棣身边的子明,朱棣问子明,“你知道‘截竿进城’是什么意思?”

子明见郑和干爹在,大胆说:“就是……”

“臣参见陛下。”刘涛打断子明的话。

朱棣不理,“继续说。”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不错,谁教你的?”

“陛下。”

再次被打断令朱棣很不爽,“刘大人,你嗓子像屁股一样痒吗?没下工就忘记自己的职责。”

“陛下恕罪,只是陛下到来让寒舍蓬荜生辉,臣激动了些。”

口是心非!朱棣嗤笑。

最后还是让他起来。刘涛刚站起来,秦素兰就小心翼翼过去。她这么一点一点的挪动其实才是最引人注意的行为。

秦素兰靠近,刘涛就扶着她。

他们夫妻俩的小动作刺痛陛下的龙眼。陛下一时不好为难孕妇,怒走回宫。

郑和走在最后苦笑,“陛下是越来越难伺候!健康还是再进一次宫比较好。”

“怎么了?”秦素兰不明所以

“被你气着了。”

“我?怎么可能。”

刘涛跟着郑和笑。

“陛下见不得别人比他好,他的人不在了,你们却还是这般伉俪情深。”

秦素兰真的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还是肚子里的宝贝重要。

刘涛进宫,朱棣已经开始办公,对下面的跪着的人视而不见。

朱棣是个工作狂人,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先仔细想想当天要做的事,再洗漱去上早朝,跟狡猾的大臣们商议。中午午休时间别人休息了他在看书,接着又是午朝。晚餐约人边吃边谈工作。

晚餐后开始处理奏折,一直到夜深人静,全世界人都睡觉了他又坚持看书。终于入睡了,太监们难得松一口气,突然朱棣想起什么事,就起床叫人记下。

他这皇帝做得起的比鸡早,做得比驴多。现在安慰他、催他睡觉的人都没了,也难怪内分泌失调,脾气暴躁。

“陛下,臣家里做了些吃食,专门给臣准备的。内子非要分一些给陛下,陛下要是不喜欢臣即可吃完。”

朱棣这才抬起头,秀恩爱秀到皇宫里来了。“拿上来。”

刘涛亲自拿上去,打开小食盒的盖子,“虽然难吃了些但不得不吃完,因为她还会问你好不好吃、馅儿是什么的?问多了也烦,答不出来又被家里的小子笑。臣一般都吃完。”

小食盒里只有一碟子小点心,还热腾腾。

拿筷子夹起一个,本以为是面粉没想到是肉食,肉味中带有香芋味。

“沾那汁,吃着更爽口。”

果然不错,比宫里做的要好几分。

“嗯,出去吧。”朱棣吃干抹净开始赶人。

得了令,刘涛也不多说,家里还有个妇人在等他。

“公公,这是刚才食物的方子,你拿好。这里还有些小吃食方子,让御厨给陛下做些。”

刘涛这一手深的掌印公公的心,掌印公公以为刘大人还会用吃食在陛下那里谋取利益,倒是小看了刘大人。

刘涛回去果然见那妇人在走圈,子仁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