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游人浪子
潘江和春花本是乐坊里的乐师和头牌,
如果不是那事故,两人也不会浪迹天涯,似乎两人很满意现在的状态。
为了给他们两洗尘,秦素兰弄了个家宴,除了一家子之外还有有明月先生和静女,以及刘涛的一些幕僚等。
家宴很普通,没有过于华丽的装饰,没有风花雪月,有的只是京师的一些特色吃食。
家宴在室内举行,暖和的很。大家席地而坐,听着小调随手拿地面上的吃食。
若是在没有地龙的京师,这家宴简直就是受罪。
幕僚们和潘江见多识广,能聊到一块去,不想聊的听着眯着。比如明月先生他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很享受这种小而闹的氛围。
“酒过三巡,潘江也该你上。”
“那我就献丑了,换了身份不是贱籍很利于我行走。在外几年受益良多,古先生你听听我技艺是否进步了。”
古先生以前是个作曲的,专门卖给春花楼,没想到这里还能故人相遇。
被称作古先生的幕僚,夹着颗豆子点着潘江说:“弹好了,赏你个钱。弹得,不好翻桌子走人。”
潘江调好了琵琶,“献丑了。”
潘江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娴熟地抹、挑,先弹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弹舞曲《六幺》,最后是他作的一首曲子。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声声私语。
他把大弦小弦交错地拨弹,声音圆转清脆,就象大小珠子落在玉盘。
音调轻快流畅,象黄莺在花丛中啼叫,忽而变得沉痛遏塞,象冰下滞涩不畅的小泉。
音调越来越欢快,丝弦好像跳跃了起来、分,飞舞着摇摆着,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象银瓶破裂,水浆溅射,象铁骑奔突,刀枪齐鸣。
潘江四指一划,大掌按住琴弦。四周寂静,都回味着琴声。
“啪。”一个小而有力的掌声惊醒众人。众人恍然如梦,纷纷鼓掌。
“妙,妙!”明月先生大赞。
潘江站起来躬身,“谢先生赞美!”
努力追求的目的是得到比自己高的人的认可,能被名满天下的大儒认可,那就是无上的成就。潘江这一生算是圆满了!
“没想到你们能因祸得福,原以为葬身火海,没想到当年是金蝉脱壳。潘江好手段。”
“谢古先生,当年也是迫不得已。”潘江避而不谈。那段隐蔽不能说,不可说。
“唱曲,唱歌已经不是奴婢这种境界作的事了。奴婢给各位大人来一首改编的《高山流水》如何?”
早已准备好的琴案点上香炉,等候春花入坐。春花轻抚琴弦,试调几下。
随着春花的节奏,秦素兰似乎见到海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
“山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虽然没有听过真的《高山流水》但你这一曲已算名曲。即使与《高山流水》相比也不予多让。”
“春花大家在琴上的造诣不是我等可比,静女佩服。”
春花落落大方回礼,“能让各位尽兴是奴婢的福分。”
“客气了,赏你个缠头。”古先生夹一个鸡腿过去。
“古先生已经是老客了,给您个折头。”春花调笑道。
“哈哈,哈哈,不用,有他在不怕没钱。”古先生指指刘涛转对潘江说,“去了不少地方吧。”
“能在大山里找到感悟,去了也值得。潘江早该去走走。”一位也是从京师过来的幕僚开声道。
“先生也在楼里听过?”潘江惊奇的问。离开了十几年还有别人记得,这是天大幸事!
“有幸听到几次。”
“潘江说说都去了哪?”
“云南丽江是个不错的地方,最远也就去到那里。官家是江南人,宋末元初修建的城镇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茶叶从川滇走小道到那,转往藏区,到达脚趾。”
“这几年真的算是风流快活!走到哪唱到那,真真是妙不可言。”潘江潇洒的摇摇头,回忆过去就是一种享受。
“看他享受的样子,装。各位大人不知道,在云南他可喊苦喊累要回京师的。”春花好笑的戳穿他。
“太平年间适合到外面走走,要是老夫再年轻十来年必定再走走。”
“除了中原地区有水灾,其他地方都丰收。”
“不说别的,淡淡这吃。在南方五文钱这么大一碗浓稠的粥,十五文就是干饭。不用菜都能吃下三碗。”潘江喋喋嘴说。
“你怎么不说在白洋淀能吃碗碗白面?”古先生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