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郑国公
八月十九日,黄河发水,开封受灾。毁坏城墙二百余丈,淹没农田七千五百余顷,百姓受灾者达一万四千余户。朱棣特遣工部侍郎张信往视,令刘涛随同前往。
刘涛在工部得到消息,快马加鞭到皇宫边的一处宅子去。
“刘大人,你要去哪?我们明日鸡鸣出发。”张信大声喊。
这处宅子连一个门匾也没有,但守门的却是最高级的青黑衣衫打扮,见有人来急忙上前拉马。
刘涛将马鞭丢给莫子问拉马的下人,“郑国公可在?”
郑国公是谁?陛下亲信,赐姓郑,名和。由于是陛下赐姓被人称为郑国公。一年前出海归来,现在正在休养,为下一次出海做准备。
“回刘将军,主子在,今日有客未至。”
刘涛和郑和(马三宝)在军队时就是生死之交,从大都到京师两人都是并肩作战,只是陛下登位封赏后。他到了辽东,郑和出海两人就很少见面。
门房的人都被打了招呼见到刘将军不用通报直接让路。
“将军来了,主子在东跨院书房,您直走便是。”管家出来迎客。
多年未上战场的郑和身体发福,面部有肉。脚步沉稳但也多了些重力,大概是身体变沉的缘故。
“健康来了,进来。前不久陛下赐予些茶叶,你带些回去。大福去匀些出来给健康。”
“是,主子。”
“大哥,不了,今日有急事。”刘涛拦住郑和动作,拉他进书房。
“健康是为黄河之事?”
“非也,黄河极古水患,想治好难。今日到这是为了救灾。”刘涛让大哥郑和坐下,“淹没农田七千五百余顷,百姓受灾者达一万四千余户。灾民无数这里就需要大量粮食,健康想借大哥船只运粮。”
“你是说将太湖粮食通过运河送往徐州,直至开封?内河道的船未必比海船慢,而且现在很多河道不适合海船前进,这方法未必可行。”
“不,您这批粮食的目的并非是救灾,而是压粮价。古往今来每逢灾年粮食价格分涨,这次粮运是为了压抑在开封飞涨起来粮价,让其达到丰年价格。”
“这不是你的工作,弄不好会吃力不讨好,你这是为何?”
“大哥,您也该猜到陛下有意迁都。”
“朝里的文臣都不答应不是吗?”
刘涛不言语就这样看着郑和,郑和摇摇头笑笑,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没必要说出来。
他们都知道这位皇帝是比较开明的皇帝,但也是比较固执的皇帝只要是陛下拿定主意的事情就不可能更改,谁要是在他实现目标过程中出来拦路必定被杀。
刘涛笑笑接着说:“陛下将北平以前的元大都升为陪都,更名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现在将江浙、山西等省的居民、流民、军士、工匠等向北京大规模移民屯田,目的明显。
这次陛下必定会命人修建开封,健康要利用这次机会进入北京。”
郑和被刘涛坚定的眼神给吓着了,他似乎看到了一颗野心,一颗在熊熊燃烧的心。“健康……”
如果陛下真的迁都北京,健康的话语就是借迁都一事进入朝堂。以文臣身份进入朝堂,这是多么大胆的想法!至古以来文臣武将泾渭分明,文臣能带兵,武将却不能做文臣事务。
“你说说你的计划。”
“借大哥的名义到外面说明武昌府以南地方水稻一年三季,让商人到南方运粮,走河运到大运河运到开封。到哪里会有人全盘接手,顺路将修城用的石料木材送到开封去。
到时候会将修城或修码头的木材从长江上游的山林拋下,顺流而下到扬州走杭道北上。”
“如此?”
“正是,大哥一是向陛下报备,二是证实外面消息的真实。”
“陛下,那好说。你的消息准确?”
“准确,这就是她在七年内赚到一万两黄金的来源。”
“这事陛下都查不出来源,要不是刘秦氏间接递上去的选种种地的法子有效,提高了粮食。你的女人现在可能就不在了。”郑和笑着转转手里的玉扳指。
“这要谢谢大哥,要不是您提醒还真的不知道!幸好陛下给了一分薄面!”刘涛心有余悸。
要不是大哥在后面隐约说了句那女人人了陛下的法眼,然后去询问调查一番不然还真的不知道,这女人的厉害。
点点家产在秦素兰这个妇人手里不动声色的变了百倍,在陛下眼皮底下用一百两金子不到的财产变出一万两黄金。
连锦衣卫都找不到收入大头来源,要不是询问了大管家很真的被蒙在鼓里!
水稻的种植地域变大,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因此明成祖就放她一马。
“这好说,陛下会答应的。陛下让你到工部就是为了这个,你的杀戮。你做好本分才是最好的。”
杀戮,是的。明成祖看上的就是刘涛的一股子杀戮的野心,不然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