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光是我从弟。我算是看着他长大。这孩子常常赖在我家不走。久而久之,我爷爷【即唐若光的外祖父】在宅子里给他建了一个安定轩。这更成了他久住不回的理由。
那时家中气氛还是一片祥和,家父还未被爷爷厌弃,仍留在京中做官。爷爷身为太傅,不仅是当今圣上的老师,也同样是如今太子的。可爷爷偏不喜权势,作为唯一儿子的父亲在朝中也只担任徒有虚名的官位。这辈子唯一算得上攀附“荣华”的事,就是把姑姑嫁给了镇国将军。爷爷本是不赞成这婚事的,奈何两人一往情深,爷爷也就妥协了。
那时我只是个五岁稚童,姑姑大婚当天,张灯结彩,人头攒动,但是没人见着爷爷。只有我看见爷爷在书房作画。我说给父亲听,父亲解释,这是爷爷不想让姑姑出嫁。我也不想姑姑走,拽着姑姑的袖子,却被众人扯开。
不久唐府喜添贵子,取名唐若飞。这是若光的哥哥。唐若飞并未愧对他的名字,若飞,若飞,他的才能,他的武技,像飞一样日渐其增。人人都夸唐将军后继有人,此子不可限量。就在这时,姑姑又得一子,取名若光。
许是唐将军对若飞继承唐家衣襟的心思太过强烈,反而疏忽了年幼若光的成长。若光便由姑姑亲自教导。姑姑是有名的才女,惠质兰心是不必说的,所以很快就发现,若光在诗文歌赋方面的才华简直令人惊艳。心里对丈夫略微忽视小儿子的怨气也消失的一干二净,可能这就是天意,送给唐家一对文韬武略的儿子。
因为若光的才华,姑姑总是把若光带到我们家。爷爷最是喜欢有才的人,更是对若光多了几分喜爱。随着若光的才华释放,若光越发不愿回到唐家。在那里,若光就像条被人捞上来的鱼,被迫适应没有水的环境。唐将军在发现小儿子彻底歪了之后,就与若光约法三章。
第一,首先要谨记,你唐若光,姓唐。
第二,武艺,自保即可。
第三,即便是从文,也要弄出个名堂。
此后,若光就真真正正的成了李府的外姓小少爷。
直到,唐若飞战死沙场。爷爷,赋闲在家。父亲,被贬出京。唐将军,也苍老了许多。
灾难像是云翳,拢住了两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