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兴殿上的博弈(1 / 2)

大隋秦王 清河云上 2661 字 2017-07-09

“圣上,臣夏伯颜有话要说。开皇十九年,崔氏毒害秦王俊一事,先帝早有定论。那崔氏怀恶毒之心,德行有亏。杨浩乃崔氏所出,不可不防。”

“那杨浩于去年,也就是开皇二十年,入国子寺读书,半年后重病不起,退学直至现在。前几日才复回国子寺受教,然臣观其所作答卷,粗陋不堪,几无堂正之言。不修学,何以立身;不修学,更何以立德。才学不显,德行不彰。恐非宜封爵之举!望陛下三思。臣顿首以拜!”

这番话说完,一旁的国子寺祭酒曾文忠听得眼皮微跳,瞥了下属一眼。

他有些讶异,自己手下的博士学官会站出来说话。在他的印象中,夏伯颜应当属于那种内敛、不爱交际的苦研学问的人啊,更何况是在面圣的时候,如此分明的表达立场。

“这背后不会有什么人吧……”曾文忠心中立刻机警起来。

果然,皇帝杨广面无表情听完夏伯颜的话,转头对着他问道:“曾卿,国子寺是你负责的,夏博士所言,你有什么想法?”

曾文忠轻咳一声,脑中迅速思索着,表面却缓缓说道:“咳咳,圣上明鉴,杨浩自去年入学,可圈可点。如今久病之身,怕是不能完全恢复精力,有些疏漏在所难免。臣认为,不可操之过急。”

杨广点头不语,看不出这位帝王的真实想法。

夏伯颜似了听了先前虞世基的话,心里充满了底气,当即接道:“曾祭酒言之有理!但是据臣所知,杨浩这几日在国子寺,颇有精神,似乎正是跟封舍人的公子有过冲突,将人推下水去。”

杨广笑了笑,看了下首的封德彝,问道:“哦?封伦,果有此事?”

封德彝恭敬回话:“回圣上,臣亦不知详细情形。想必是犬子顽劣好动,臣定当严加管教!不过倒是听说,前些时日杨浩与许国公、楚国公的子侄们,小有争执,却不知为何。”

杨广闻言哦了一声,装作惊讶的样子,看向杨素和宇文述:“竟有此等事,可查明原委?”

宇文述重重咳了几声:“此事误会,老陈孙女如意顽劣而已,并不曾冲突——”

杨素也跟着说:“圣上,许国公所言确凿,此皆是孩童玩闹引起,杨浩并无过错。哈哈,说起来,正是因为虞侍郎家里的一株葡萄,圣上可求问虞侍郎。”

虞侍郎见杨素提到他,只好站出来说明了一下当时的情况。

杨广听得哈哈大笑:“有趣有趣,原来是这样!如意这丫头,皇后也很喜欢。许国公,你让她多来宫里玩,莫要再去摘虞卿家里的葡萄啦,皇宫里有的是,哈哈哈——”

宇文述拱手谢恩。

倒是虞世基稍有些尴尬,唯唯以对。

这时,下首武将中一人站起,朗声道:“圣上,臣觉得秦王嫡子杨浩自身并无罪责,已快成年,却没有封爵,这不符合常理法度,理应授爵。”

杨广擦了擦笑出的眼泪,望向说话之人,原来是右武卫将军刘升。

“此事吾已有计较,再看看杨浩表现吧!”杨广最后说道,算是给这个话题做了结尾。

众大臣称喏,各自退下。

杨广看着大臣们退下,在内官的引导下,来到大兴殿侧殿。

侧殿中一个魁梧的中年将军,翻身倒地:“圣上万岁,臣崔弘度复旨。”

杨广上前一步,拉起崔弘度:“崔卿免礼,北地突厥情势如何?”

崔弘度说:“圣上放心,启民部众自归顺以来,安分守己,对我朝甚是恭敬,已无大碍。”

杨广笑着说:“崔卿功劳,吾记在心里。方才殿上众臣之语,崔卿可曾听到?”

崔弘度说:“有听到一些。”

“崔卿意下如何?”

“臣不敢妄言,听从圣上旨意!”

杨广笑说:“再过些时日,朕想将杨浩派去洛口,崔卿觉得合适吗?”

崔弘度突然听到皇帝如此询问,来不及思索,当下拱手道:“陛下圣明,臣觉得杨浩外出锻炼一下,为陛下分忧,此乃幸事。”

杨广哈哈大笑,问过崔弘度还没有吃过午饭,即招来内官送上酒菜。

秦王府外院。

演武场上,一阵阵刀声传来。

“哈哈,痛快,果然了得!”

场地中,崔长风持刀与杨浩互相对攻。

“长风公子,不要伤了我家少郎君——哇哇——”

小鸾在旁边紧张的看着,看到崔长风一刀差点劈到杨浩身上,吓得哇哇大叫。

“嘿嘿,我自有分寸!杨浩,注意你的呼吸。刚才那一刀,虽然已经很快,但是你挥刀动作,没有配合好呼吸,便不能把劲使到极限,你的刀便差了一线,不能把我的进攻当下……”

杨浩闻言停下,回想刚才的动作,虽然不完全听懂崔长风所说的刀法配合步法还有呼吸节奏,但朦朦胧胧也感觉到自己进攻的滞涩之处。

“步战之法,是大隋军中普遍的练兵之法,这没有问题。但再往更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