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大上海(2 / 3)

山沟皇帝 雨天下雨 4061 字 2018-12-31

度还更快,乘坐起来舒适性也更高。

如今这种轨道马车交通系统,已经是开始承担上海城市交通的主要运力了!

只是这种轨道马车投入巨大,目前能够有这个财力大规模发展的,也就只有上海了,就算是在金陵城那边,目前也只是搞了一条实验性的轨道马车路线而已,而且还不是为载客服务,而是为了运货服务的,说白了就是把原来的港口货运专线延长了几公里而已。

类似的还有广州,那边也是开始小规模的搞。

只不过还是没办法和上海这样,直接大规模的搞轨道马车,甚至是要覆盖全城。

到目前为止,上海这边已经是完成了大约五十公里长度的轨道路线,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轨道路线,有半数都是去年开工建设的,由此可见发展速度之快。

原本在宣平十七年里,上海那边本来就规划了有大概四十公里的轨道路线,准备彻底把覆盖全部主要城区,如今又是加上了连接华亭和嘉定的线路,还得额外再加上大约十五公里的路线。

上述所有路线建成后,等到宣平十八年的时候,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的轨道公共交通线路,长度就会达到一百公里以上,承担城区内的载客,货运的主要任务。

这发展起来,比可单纯的铁路要更加的快速!

这是因为,城区轨道交通,只直接沿着各大公路铺设的,有着坚实的陆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平整,压实路面,然后铺上铁轨就行了,而且设计的运载量并不算大,对路基和铁轨的要求并不高。

但是真正的铁路建设起来可就难多了,真正的铁路建设,都是在荒郊野外的,需要开山,挖隧道,架桥,而且设计的标准也是非常高,因为这并不是简单为了现有的马拉轨道车而准备的,而是为了真正的蒸汽动力的火车准备的,因此设计标准是非常高的。

如今京镇铁路施工也有几年了,但是依旧还没有完工,乐观估计,要在宣平十八年秋天才能够彻底建成通车。

不过李轩对此也不着急,反正高压蒸汽机也没有搞出来,高压蒸汽机不出来,火车就出不来,只是用马车的话,虽然效果也不错,但是到底还是不如真正的火车。

陈立夫通过打通上海到华亭、嘉定两地的陆地交通,这才是初步整合三地的资源。

随后,他又是动用府财政支援华亭开发区建设码头!

这一系列的措施,那么就可以看成是陈立夫在松江府的施政政策,不再是继续用全府的力量支持上海的发展,反而是支持华亭和嘉定的发展。

但是,这种支持,其实反过来也是支持上海的发展!

因为陈立夫的施政政策里,还是以上海为核心,让嘉定、华亭、青浦三地为上海进行配套发展。

比如说,让嘉定发展造船业,嘉定的黄浦江沿岸面积其实更大,而且条件更好,在此地发展造船业以及部分重工业,可以让上海保留宝贵的土地资源,但是同时也能够得到重工业的各种配套资源。

而在华亭,则是从事一些零配件等辅助性的配套产业,通过接受中小企业的落户,从而为第一工业区和第二工业区里的大量企业进行配套。

为了吸引企业落户华亭开发区,陈立夫拍板,取消对上海的部分财政补贴,然后转移到华庭开发区来,当然了,这些财政补贴只局限于松江府自身的财政补贴,江南道的财政补贴和中央的财政补贴,陈立夫是没权利去动的。

至于青浦,这个不太好搞,暂时只能是给上海做一些农业配套了,搞粮食加工、贸易之类的,上海是一个庞大的城市,每天都需要消费大量的农产品,青浦就近提供各类农产品,搞农业的还是有前途的。

陈立夫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就是为了让企业从扎堆上海,变成围绕着上海遍地开花!

这种政策一施行,就是收到了部分的效果,陆续有二十多家中小企业开始落户华亭开发区,但是总体数量还是不够多,而且这些企业规模都比较小。

如今各大企业,对华亭和嘉定的顾虑还是比较大的!

嘉定那边,除了需要大量占地面积的造船厂、钢铁、化工、机械等典型重工业外,基本上上也没有其他企业去投资落户了,而华亭这边,也只有少量没啥实力,在上海感到压力山大的中小企业才会考虑迁移到华亭来。

而且只局限于工厂,至于公司总部什么的,那是不用说的,清一色的都是留在上海。

如江南造船厂这样的大企业,其主要造船基地实际上是建设嘉定的,但是其公司总部却是在商贸区,类似这·江南造船厂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就更多了。

没办法,大家都扎堆在上海,你要是把公司总部设在其他地方,人家谈生意都懒得去,哪有在上海方便,在商贸区的沿江大道里走一圈,基本上就能够找到所有类型的大型企业总部或者分公司驻地。

在这方圆一千米之内,是没有什么生意做不来的,哪怕是几十万几百万的大生意,也是能够搞定。

不过好说好歹,总算是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