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赤诚少年(2 / 2)

大宋好时光 尹三问 3062 字 2017-06-18

狂言,欲行不轨,证据确凿,当依律论处。”

哼!

明人何必说暗话?夏竦这般,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要置石介于死地。

此举算是对新政成员持续打击,确保不会死灰复燃,却也有其私心。

睚眦必报,夏竦这般性情,着实有些……

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那封“伊霍之事”的书信,多半是他的手笔。

朝堂之上,用些手段很正常,可有时候,有利也有弊。

此番成功逼走了范仲淹、韩琦、富弼,在反对新政这件事大事上,可谓大获全胜。

可是,官家会怎么想呢?

那位不愠不火,始终淡然的官家,当真是心甘情愿贬谪韩、范等人?

记恨之心,谁都会有,帝王也不例外。

若是被帝王记恨……

贾昌朝心思悠远之时,夏竦的目光却被城下的少年所吸引。

杨浩?!

他怎么出现在这里?好似是来为范仲淹送行?

不对啊,郎君逾墙走……

他不应该……怎地?

再看到杨浩向范仲淹鞠躬时,夏枢相的眉头顿时皱起,目光格外深沉,隐有寒光闪现……

……

杨浩并未发觉城头的目光,转身回城,只当风波就此平息。

却哪里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

且不说尚在酝酿的狂风巨浪,光是眼前的风言风语,都让人难以招架。

杨浩被斥责,被声讨了。

华阴县男府邸前,一帮太学学子正在抗议。

为首之人是一个名叫区清的书生,正在用文明语言对杨浩“破口大骂”。

他们是一群自诩忠义,有抱负,有梦想的学子,对范仲淹甚是敬佩,视之为偶像,对新政充满期望。

范、韩、富等人相继被外调,在这群支持新政的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与不满。

也许是头脑简单,抑或胆量有限。

他们认定,范、韩等人被迫离京,皆是因为“郎君逾墙走”羞辱之故。

于是乎,聚集在杨家门前,发起声讨。

对于这等不明就里,糊里糊涂,欺软怕硬,无理取闹的举动,杨浩很无奈。

能怎么办?

和他们辩解?无疑是“对牛弹琴”。

派人知会开封府,强行驱赶?

说到底,哪怕中二,他们也是一群赤诚少年。

无奈啊!

杨浩摇头苦笑,派人叮嘱婶娘与妹妹先不要回来。

至于自己,惹不起,咱躲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