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怀仁侯所说的那样,门外八府当家人正等得心里七上八下时,猛然看到萧溍亲自走出来请他们进宫,一个个仿佛喜从天降,不安的心一下子就定下来了。
再见豫王龙章凤姿,为人谦和,气势非同一般,心中折服。
这一日,除了怀仁侯与八府投诚,另还有三家人,都是孔策连夜去说服的。
有了这十几家人的设诚,晋阳城各府除了暗骂怀仁侯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外,也看清楚了这一股无法逆转的风向,为了保命,越来越多的权贵开始向豫王投诚,表达忠心。
不过,后来的始终不如最前面受器重。怀仁侯带人去豫王宫求见时,豫王亲自走出宫门来请,后来的那些人,往往只能在宫门口排队,等待豫王有空闲的时候再接待。
崔墨、葛兆远这几日不断地前去拜访,把还留在晋阳城,以及晋阳城周围的原荆王廷贤臣请了出来,萧溍手上能用的人,越来越多了。
是时候建立豫王廷,宣告天下豫国之主的身份。
在建立豫王廷前,宓月也忙得脚不沾地,大王登位的程序极其繁琐,一样错不得。萧溍带着手下的官员忙得分身乏术,登位大事只能由宓月盯着。
大王服,以及宓月的王后服都需要重新制作。
王廷官员的朝服也得统一样式,以便登位那日百官穿戴。
豫王宫内侍宫女的服饰也得统一,还有大王的仪仗与亲王仪仗不一样,得重新弄一套在登位那日摆出来。
好在宓月带来的好料子不少,一路上也考虑到了这位情况,画了不少设计图纸。
宓月手上可用的人手更少,干脆召了最早投诚萧溍的权贵家眷进宫,让她们帮忙准备。这也是一种对他们的器重以及信任,各府领了宓月的任务,甚有荣誉感,日夜不休地帮忙准备起来。
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七天后的豫王登王大典开始了。
这一天,对于晋阳城百姓来说,是此生难忘了一天。
当清晨,豫王宫内的巨鼓敲响时,四面城门中的大鼓也跟着敲响,整座晋阳城都被鼓声唤醒了。
晋阳城的百姓纷纷走到街道上,望着大街上十步一盏的红灯笼,多少被感染了些喜气。
晋阳城即将迎来新王,对于百姓来说,既喜又忧。
喜的是王廷的建立,亦是法制的建立,晋阳城再不会有法不依,仗着权势横行霸道了。
忧亦是许多,担忧新王登位后,为了收复失地,又强加赋税,强行征兵。
山河残败的晋阳城,还有豫国,经不起一次又一次的压榨了。
身着新制官服的官员分为文武两列,从官职高底依次走进豫王宫,向高处的豫王与豫王后跪拜。
萧溍俯视着底下的朝臣,转头望向旁边盛妆美丽的妻子,伸出手来,握着妻子的手,与她一道望着这属于他与她的王国,受文武官员的跪拜。
祭天仪式,原只是大王的事,萧溍却执意牵着宓月,一起行这祭天之礼。
底下的王朝官员虽然心中略有微词,但与萧溍一道从皇城过来的臣子早被宓月收服,其他来自旧荆国的人被萧溍所慑,不敢表示意见。
于是,成就了这天下独一份的王与后共同祭天的仪式。
萧溍的登王大礼,没有太多奢华的场面,看似简陋,然而参加阅兵的士兵与负责仪仗的侍卫个个精神抖擞,透着战无不胜的锐气。
士兵同呼大王与王后千岁时,那铿锵有力的齐呼之声,如利箭穿透云霄,如巨雷从九天而来,势,不可挡也。
整个大典,都透着这一股势,如同天命所归,在场的文武官员无不被这势所慑,自然而然地跟着肃穆起来,恭贺豫王登位,祝贺王后千岁。
登位礼毕后,便是建立王廷,萧溍手执黄色绢书,朗声宣读官职。
豫国的王廷官员,体系按照萧溍前生熟悉的官阶来排,虽然官职不能全部补充齐全,但豫国只是王国,大致位置安排下官员,往后再慢慢补充便是。
萧溍原想让莫先生入朝相助的,但莫先生自称是江湖人,不牵涉朝廷之事,拒绝了。
萧溍便请葛兆远与崔墨两位老臣任丞相之职,这两位老臣,一位曾官至皇朝的尚书,另一位更是学识渊博,先帝时期就是皇朝大臣,在政事上面,两位老臣可以说是经验丰富。别说帮忙管一个王廷,就是在皇朝,以他们的履历,都足可担当大任。
大王下面,官职最高的就是左右两位丞相。
左丞相葛兆远,右丞相崔墨,设中书省。
中书省的其他官员只任命了重要的几个位置,其余官职以后再添加。
接下来是六部尚书。
兵部尚书由原虎威将军魏超担任,负责兵马之事。户部尚书由庄子墨担任,负责豫国的钱袋子。
吏部尚书负责官员升迁考核之事,由孔策担任。
工部尚书亦是从皇城跟来的官员,不过此人并非天宸太子的旧臣,而是萧溍以前还是郡王时归顺过来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