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大秦法院(1 / 1)

仙魔大秦 江溪小鱼 1672 字 2017-08-28

这几天时间赵匡胤顺利称王,因为齐都临淄在项羽伐齐的过程中受损严重,所以赵匡胤将都城定在胶东即墨,这么做主要是出自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赵匡胤在胶东民心比较稳固。

第二,胶东相对易守难攻,有蓬莱术士,海族能用。

第三,大秦未开发东海会以胶东半岛作为起点,所以提前治理胶东是有必要的。

赵匡胤成为齐王以后,封韩信为齐国上将军,立刻准备聚集兵马二十万,这里面一部分是赵匡胤自己带出来的部队,其余都是临时从齐国七十三城百姓挑选的青壮,虽然战斗力弱了点,但是对韩信来说并不妨事。

两人彻底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楚汉阵营对峙之下,中原将形成短暂平衡。

刘邦将联军以洛阳东方的虎牢关为割据点,北方齐国以及南方英布同时对西楚开战,又有彭越有事没事就率骑兵游离扰楚,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短时间难分胜负。

不过可以肯定,汉王以逸待劳,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楚军四方起火疲于奔命,长此以往,不用多久,楚军锐气与士气会消磨殆尽。

秦歌暂时不介入,老赵反正已入诸侯联军,这段时间大大小小战役,正好可以给韩赵两人崭露头角的机会,等到赵匡胤的领导才华,以及韩信的军事才华,渐渐地被世人所知,他们在天下诸侯之中必然仅次汉王刘邦。

这段时间,秦城建设速度飞快,文化城快要完工了。

秦歌找来大才子苏轼陪同之下,先参观大秦帝国歌剧院。

秦城明明是在现成的古金城基础建立起来的,为什么动用多达数十万的庞大劳动力,甚至发动一千多个夸父巨人,耗时而且耗费资源无数,至今还没有彻底建好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秦二世要求太高!

秦歌纯粹将秦城当成一个国际大都市标准去建造的!

因为考虑到秦城未来的地位,所以必须确保使用二十三十年甚至更久,未来会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繁荣阶段,要像让现在这些作品适应未来的需求而不过时,其实是一件有很高难度的事情。

无论是大秦学宫、大秦工坊、大秦文化城、秦城市政厅、秦城佛寺、秦城道馆等等,全部都是冲着世纪级的攻城去做的,所以需要动用数十万劳动力,更大量使用精通建筑的夸父族、羌族、墨家匠人、精绝匠人,所产生的消耗与投入都是天文数字!

上官婉儿觉得有些东西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这个帝国歌剧院显然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东西建成真会有人来看吗?

华夏历史根本没有先例啊!

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惹人怀疑,其实不仅仅是上官婉儿,秦城总设计师兼总监子婴,以及吴起在内的一帮将军,都对这个建筑以后的作用表示怀疑。不过不管在什么时候,总会有走在时代前沿的人。

苏轼是帝国歌剧院的强烈支持者之一。

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歌剧院,更适合作为帝国文化的传播平台。

苏轼主管出版的大秦总编辑,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出现,现在民间创作潜力已经被激发出来,戏剧的这个创意能完美将这些东西展现出来,未来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甚至会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

“我们的大秦帝国歌剧院,有四个大会堂组成,最大一个观众席深451英尺,共有3书等,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御史大夫像中央的纪委,主要是负责检查百官的。

秦汉并没有真正完善的司法机构,使县令在地方完全能干预司法。

秦歌设立法院,让法家人做法家士,非但将司法权单独分立出来,更针对性民事诉求以及维护正义,无论是县令县丞县尉都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无权干预法院的运作与审判结果,这次调整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制度进步。

这个世界的法院,非但具有独立司法权。

它更是一个民间建立法家契约、以及公证签订契约的地方。

吴起得知法院超然而独立的地位,立刻露出大喜之色,有这法院问世,未来法家人士,何愁出路?